景庙,就下诏:其令天下郡国立仁宗孝景皇帝庙,有司四时祭祀,一如高庙,太宗庙!
这是其中应有之意。
也是每一个有庙号的皇帝应该享受的待遇。
不过此举却将天下宗庙总数堆到了高达204所的高峰。
毫无疑问,这将加重的农民的负担。
一座宗庙,单单是
工,就可能需要数百位工
数月劳作才能修建完成。
而四时祭祀以及祭品,更是要从农民身上分摊。
尽管汉室税率很低,刘彻也下令‘永不加赋’。
但这些钱和
工,地方官僚地主和贵族总不会自己掏腰包。
所以,翌
。刘彻再次下诏,明令天下‘丁男四年一事’。同时宣布,天下家赀低于一万钱的家庭。算赋由一百二十钱每
降低到四十钱每
的标准。另外,家有男丁戍边或疫于王事者,也享受这个待遇。
丁男四年一事,影响并不算大。
毕竟早在太宗孝文皇帝时期,汉室就已经下令‘丁男三年一事’,也就是始傅男子三年服一次徭役。
到刘彻这里改成四年服一次,只能算是对农民有限的照顾了,而且意义不大——这年
有钱有势的地主官僚,谁还傻乎乎的去服役?都是铜钱开路。威
利诱佃农和穷
为其服役,有些铁公
甚至一个子的补偿都不给农民。
但下令将天下家赀低于一万钱的家庭的算赋(
税)从一百二十钱每
直接降到四十钱每
,却是刘彻这个新君在给天下百姓发放实实在在的福利了。
在如今的汉室,一
成年耕牛作价七千钱,在关东地区的农村,一百亩土地,基本作价一万钱。
是以刘彻定下的这个标准,基本上囊括的对象,大抵是已经穷的连土地都要保不住的最底层的黔首。
这些
连土地都要保不住了。哪里还有什么钱缴纳一百二十钱每
的算赋?
不出算赋的农民,会是个什么下场,刘彻甚至都不需要去想就知道。
卖完土地卖老婆,卖完老婆卖儿
。卖完儿
卖自己,他们必然会陷
这样的恶
循环之中。
而小农自耕农阶级和小地主阶级,是汉室政权最大的财源、最好的兵源。
保护他们的生存和壮大。其实就是保护刘氏江山本身。
更重要的是,新君即位后给天下百姓发放福利。削减负担,这本就是汉室的传统。
太宗孝文皇帝在位。将田税降到三十税一,男丁三年一事,同时一度将所有百姓算赋削减到四十钱一算。
先帝在位虽短,但也做出了男子二十三始傅、确定了田税三十税一的制度这样的改变。
刘彻即位,当然要跟两位先帝看齐。
当然,这个算赋四十钱每
的待遇,每户家庭都只能享受最多五年,五年后,还是没能起来,那就没办法了。
连老天爷都只帮助自助者,何况刘彻这个汉室最大的地主?
至于戍边士卒的家庭以及疫于王事者的直系亲属享受此待遇,则是刘彻用以拉拢军队,收买
心的手段。
同时也算是提高百姓
伍积极
的一个政策。
……………………………………
刘彻诏令一出,自然是四海欢腾。
就连吴楚之地的百姓,也对新君的诏令感激无比。
毕竟,去年刚刚遭过兵灾,大量的男丁死于战
之中,吴楚等地的社会生产受到了极大的
坏。
此时新君诏命传来,自然能让农民们喘
气。
百姓们都很淳朴,但凡
子能过得下去,就绝对不会去造反,甚至,大多数百姓,只要
子能过下去,连经商都不愿意。
中国
的故土思想和思乡观念是所有民族中最浓烈的。
所以,诏书所过之处,就连独立于汉室之外的三越以及西南夷都惊动了。
许多原本为了逃避赋税的失地农民,毅然决然的放弃了当地的生活,变卖资产,千里迢迢,踏上了归乡路。
当然,这些是后话。
刘彻下诏后的第二天,少府令岑迈就跑来诉苦了。
原因是,先帝驾崩后留下了内库积蓄一百万万钱。
刘彻即位后四处撒钱,到现在,少府只有八十万万钱的存款了。
这让岑迈感觉很惶恐。
少府的政绩,来源于他的内库的积蓄。
如今,内库库藏的钱币,源源不断的外流,而却见不得增加,岑迈不急才怪!
刘彻听完了岑迈的诉苦后,哈哈一笑。
这就慌了?
这才只是个开始!
少府现存的钱币,刘彻觉得,越早花掉越好!
因为,马上就是五铢钱的时代了。
现在存在少府府库中的钱币,随着五铢钱的不断流通。必然会迅速贬值。
到时候,就少府现在手里那些不是掺了铁就是掺了铅。而且重量和币值远远不及五铢钱的
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