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要做皇帝

关灯
护眼
第五百三十九节 曲线兴国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readx; 想着虎贲卫与羽林卫,卫驰就感觉自己的牙有些疼。

这两个天子亲军,成立以来,简直就成了汉室其他军的噩梦。

装备、待遇什么的也就算了。

毕竟天子亲军嘛,行什么的肯定要光鲜亮丽一些啦。

不然出门丢了脸,那可是整个汉军的耻辱!

但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这两货恬不知耻的上跳下窜,抢班夺权了。

一帮不过从军两三年,甚至才服役一年的队率、司马,堂而皇之的空降到了南军与北军,按着各自级别,坐镇着武库、宫门和城门等关键位置。

一帮寒门子弟,甚至,家臣后,摇身一变,佩着朝廷印绶,沐猴而冠,言称本将,说卑职,让许多暗地里都恨得牙咬咬。

譬如卫驰,他是乐平简候卫无择的庶子。

其父无择公,是追随高皇帝从山东杀到长安的老卒,一路积公累至卫尉,虽然没赶上高皇帝分封天下,没上那个汉初功臣名单,但在孝惠皇帝四年追溯功臣战功时,还是成功的因为在灭赵战争中的战功,被封为乐平候。

而他老爹,有个死对,名叫张旭。

当初,卫无择与张旭同在汉军大将皇麾下用事,两同样都是郎官,而且还是老乡,都是沛县

那感,自然好的就差穿一条裤子了。

但这个世界上哪里有什么不变的兄弟手足之

当年,陈余与张耳,号称是刎颈之,生死相托,陈余甚至一度视张耳为父为兄。

但那又怎样?

临到,两都是恨不得让对方赶快去死。

为了让张耳赶快去死,陈余先是帮汉,建立汉-赵-齐反楚同盟。

等到发现张耳居然就躲在刘邦那里,并没有死的时候。

陈余立刻就发动大军,反戈一击。

几乎差就扰了整个战局。即使如此,汉军也是损失惨重。

卫驰的父亲与张旭的最终的结局,也如张耳陈余一样,最终反目成仇。

具体是因为什么原因。卫驰不大清楚。

但自打他有记忆以来,张旭这个名字,就是老子的忌讳。

甚至老家的乐平侯候府中,一个姓张的下也没有,名字带旭字或者与之谐音、通假的字。也不能出现。

卫驰甚至记得,就是老子咽气哪一天,就是看着满屋子孙,要着众全部跪在其膝前发誓‘永不与张旭子孙好’。

本来,这个事没什么。

张旭虽然与自家老子同是跟着高皇帝从沛县走过来的老兄弟。

但老张家运气不好。

第一次高皇帝分封功臣时,因为张旭跟韩信走的比较近,被无视了。

第二次吕后在孝惠四年追封功臣时,又因为得罪了沛候,结果别说功劳了,连原来的官职都被一撸到底。发配去了上郡守长城。

那时候守长城可不是现在,全国上下,就算勒紧了裤腰带,也要优先供给长城驻军,哪怕关东都打烂了,长城军团也没有一个卒子南下。

当时的北方边郡城池,残无比,各种野心家到处都是,而老刘家又穷的国库都能跑耗子了。

一天三餐,别说吃饱。能有糠就不错了。

还要时时刻刻担心,什么陈烯余孽、卢逆余党以及匈跑过来‘取君项上一用’。

虽然,太宗即位后,国力大大增强。长城那边,也是渐渐好转。

据说那张旭在上郡,还混的风生水起,一度出任过郡司马,相当于郡尉的副手。

但上郡那种穷乡僻壤,连匈去了一次后。都再也不走那里了。

据说那一次,匈出动三万大军,但在上郡,不是被汉军赶出去的,而是被饿出去的!

连汉律里都明文规定:顷刍稾,顷刍三石;上郡地恶,顷二石;稾皆二石。

连皇帝都知道上郡穷的连都长的比别的地方少。

现在,匈也知道了……

“汉朝居然有地方比原还穷……”

卫驰本以为,张家跑到上郡那个穷山沟里,这辈子,他卫驰恐怕永远没机会去跟‘张旭子孙好’了。

可那成想,这世界变化实在太快了。

张旭的儿子,从上郡杀回来了!

上个月,卫驰回家,结果他的兄长,也就是本代的乐平侯卫胜,将一张鎏金拜帖放在了他的面前。

拜帖之上,用着小纂,工工整整的写着:故之子张须之,敬问乐平候安。

内容是:昔者君侯之父,与吾父,同在高皇帝麾下效死,誓曰:生死不相厄,富贵不相弃,岂料,世事弄,致有当年之变。闻说君侯府邸藏有淮兵书三卷,吾父至死,念念不忘。

须之虽则不才,然子之道,不可违逆也。

愿以百金,求君侯所藏淮兵书一观,以全先父之遗愿。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