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要做皇帝

关灯
护眼
第六百四十二节 庙算(4)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若不是小猪玩脱了,搞出告緍,其财政压力,根本不会有!

如今,汉室的经济和商贾的活力,比之小猪朝要发达。

哪怕只是针对那些最富裕的征税,刘彻也相信。起码一年也能收个两三万万钱,已经足够支付军费了。

得到了刘彻的保证,周亚夫这才放下心来。

老实说,在抗拒之后。周亚夫也开始冷静下来。

打击豪强,尤其是那些狗大户,发户商贾,周亚夫和列侯阶级们,都是喜闻乐见的。

此时,商贾在社会上的仇恨度是非常高的。

不止底层的百姓敌视这些为富不仁的家伙。就是高层的列侯们,也看他们不顺眼。

想想看,一个万户侯,一岁封国租税也不过两百万钱,其中大部分还是谷物。

而一个商贾,坐拥数千万财富,富裕程度比诸侯王还夸张。

这岂能不招恨?

所以,社会舆论对商贾喊打喊杀,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要不是一直是黄老派秉政,换了儒法任何一个上台,立刻就是一场大清扫。

不过,儒法的清算,是简单粗的一刀切,刘彻是怎么不会的。

将这个事暂时放到一边,周亚夫奏道:“启禀陛下,臣闻,乌孙在胭脂山遇伏后,有一残部,逃出重围,臣看了地图,胭脂山至云中,不过两千里,轻骑半月可至,臣与执金吾和卫尉都觉得,或许朝廷可以尝试招安此部,得其之力,或可补益中国!”

谈到军事问题上面,周亚夫就眉飞色舞起来了。

托刘彻这两年不遗余力的灌输‘汉匈必有一战’‘卧榻之侧岂容他鼾睡’等言论洗脑的福,如今朝廷上下都已经将匈视为必定要分个胜负的敌

既然是敌,那无论用什么手段打击对方,加强自己都是正确的了。

加之又没有了刘荣事件的芥蒂。

所以,周亚夫也没有了前世在匈五归义候问题上的犟劲了。

反而成为了积极推动,收买和拉拢匈内部贵族和敌对部族的急先锋。

作为军,周亚夫很清楚,汉室的骑兵,在目前来说,这两年新成立的骑兵,绝大部分,其实都是些骑马的步兵。

大量的基层军官甚至中高层军官的意识依然停留在大步兵主义时代,考虑问题,决定战守时,也依然用着弓弩为王的思想在考虑问题。

譬如今年六月,关中演练,某部司马,率领三千骑兵,奉命占领某个关隘。

结果,那位司马下令所部,骑马跑到该关隘前,然后依然以过去的作战方式,命令士卒下马,列阵以弓弩进攻……

关键是,他的上级,该部都尉,居然觉得,此做得对……

这让汉军高层真是哭笑不得。

思想和作战思维的转变,目前来看,汉军依然是任重道远的。

明年,武苑开门,周亚夫就准备在武苑里着重谈一下这个问题,同时提拔一些有见地有见识的年轻军官。

军官的思想问题,可以通过武苑培训解决。

但士卒的作战习惯和战术素养,就不是靠培训能解决得了的。

目前,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汉军士卒在伍前,压根就没骑过马,即使是汉室骑兵的发源地,北地三郡(陇右、代、上)这个况也很严重。

不然。太宗皇帝也不会规定,北地骑士,待遇与三老、吏员相比了。

目前的况是,汉室严重缺乏合格的骑兵教官。尤其是经验丰富,久经战阵的骑兵教官。

在这个时候,周亚夫等,自然会在历史中去寻找解决办法了。

赵武灵王胡服骑,成为大家研究的重。

既然赵武灵王能向夷狄学习。那汉家君臣,自然也就没有什么神负担了。

海纳百川,有容纳大,敌、夷狄好的地方,中国从来就不惮于认真学习,吸收并且归纳为自己的经验。

而现在,那支乌孙残部的出现,自然就成为了周亚夫等心中完美的骑术教官选了。

更别说,乌孙曾经驯化和培育了乌孙马这样的优秀马种,无论如何。他们的加,对中国军力的增强的好处,都是显而易见的。

“乌孙残部……”刘彻考虑了一会,觉得问题并不大,只要乌孙能跑到长城附近,那么,汉室就能保护他们。

也不可能为了一群丧家之犬跟汉室大打出手。

在历史上,包括东胡王卢它之在内的匈五部族拖家带,归顺汉室,也没见军臣跟汉室大打出手。

就算军臣想打。刘彻觉得,最多也是小规模的局域冲突。

那样正好,可以磨砺一下汉军的战斗力。

即使发生了最坏的况,匈大举侵。在内线作战,刘彻还怕匈不成?

要知道,内线作战,哪怕是过去,汉军也从来没有怕过匈

更何况如今汉军装备和骑兵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