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要做皇帝

关灯
护眼
第六百六十五节 薄世的野望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信过来,那里正才热的上门。告知他这个消息。

“这次抽调二郎去做向导,某也是不得已……”薄世却是丝毫也不介意自己跟张未央之间的地位差距,用着非常诚恳的话语道:“只是。某也没办法,二郎是为数不多。去过北方荒原,还识字的亭卒。恰好本次出使,陛下有令,要记录沿途的地理山川,所以,某就只好麻烦二郎走一趟了!”

可能是怕张未央不清楚此事的重要,薄世跟着又解释道:“二郎应该也知道,自秦以后,中国失却山,连河套也丢了,从此只能固守长城,多少手足同袍,因此战死长城脚下,某每每想起,总是痛心疾首!想当初,我中国兵锋,进抵山,将夷狄尽数逐除幕南,使之不敢南下牧马,中国因此得享安宁,幸今陛下励图治,刷新政治,欲一雪前耻,尽复故土,饶乐水,昔者乃秦所著《吕氏春秋》中天下名川之一,此行,二郎与使团众,若能带回当地地理堪舆,那么,未来,我军前出长城,恢复秦赵燕韩故塞之时,这些地图堪舆,就将发挥重要作用,可能会有数以千计的同袍,因此得以活命,归家与妻小团聚,故二郎等此行,责任重大!”

薄世说着,绪也激动了起来。

虽然类似这样的话,他今天已经说了数遍了。

但每次,他都会激动异常。

实在是薄世本身就是一个大华夏主义者。

而且,他所说的事,确实是中国一直以来抱憾已久的憾事!

战国时期,秦赵燕诸国在中国为了统一天下而产生竞争。

但对外,却是目标一致。

赵**队在李牧统帅下,打出长城,将中国的前哨,一致推到了山。

燕国向东北进军,拓土数千里。

秦灭右渠,使上代为中国之土。

到秦始皇统一天下,将秦赵燕长城衔接起来,但是,秦始皇修筑的长城,可不是什么防御质的工事。

在秦始皇活着的时候,长城脚下,无论什么夷狄,都不敢靠近一步,整个幕南地区,甚至都没有了骑马的游牧民族。

因为,秦军一直将要塞修到了山。

当年,秦朝设置的九原郡郡治就是在山以北。

所以,在战国时期,长城并不是第一道防线,它更多的是一个前进基地,负担转输兵源粮原运输的重任。

战国至秦,真正的前线在山。

为什么是山?

答案很简单,山多植被,是原夷狄最重要的弓箭原料来源,控制住了山,他们连造箭都很困难,没有了箭矢,匈就等于没有了武器来源。

他们不可能骑着马,冲到汉军面前,用牙齿跟拳来跟汉军作战吧?

对于一个自诩为华夏至上的贵族来说,薄世做梦都想恢复战国秦赵的前哨边境,将战火直接烧到匈的腹地去。

现在,他只是个护濊都尉兼任新化令,跟山隔了上万里。

也没有那个能力去图谋恢复山故地。

但是,既然山故地恢复不了,那恢复当年燕国全盛时期,把前哨站建在饶乐水一带总能行吧?

所以,得了天子指令后,薄世立刻就迫不及待的想要去探知那个记录在《吕氏春秋》中,标为饶乐水的天下六大名川之一的故地风光。

张未央听着薄世慷慨激昂的言辞,也被这些话语打动。

虽然张未央只是一个小小的亭卒,在去年之前,甚至都不关心天下大事,国家安危,只想过自己的子,只想每餐都能一吃的。

但如今,却不同了,他读书了,成家了,想法和立场,自然就改变了。

再加上,护濊军在薄世的领导下,洗脑工作自上而下,没有放过任何一个死角。

如今,哪怕是护濊军下面的家属村寨里的小孩子都知道‘赳赳武夫,国之臣’为天子为社稷效死,更是无上光荣,还能成为鬼神,享受香火祭祀。

“即蒙都尉幸重,未央敢不效死!”张未央立刻就拜道:“即负君命,必达而后报!”

“善!”薄世立刻就笑了起来。

在新化这一年来,薄世最大的收益和改变就是,他已经学会,怎么鼓动他,并且知道了应该怎样让士卒百姓为自己的信念去战斗。

而想要士卒黎庶,为自己的理念去战斗。

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学习前辈吴子和当代的云中郡郡守魏尚。

吴子为士卒吸脓,其母哀叹:吾子死矣。

魏尚在云中跟士卒打成一片,于是以一孤城,坚守在汉匈冲突的最前线,让匈望城兴叹,二三十年来伏尸无数。

ps:抱歉,本来说要万字的,但结果俺不争气~

剩下的明天补吧~颈椎太难受了,明天得去买止疼药了~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