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要做皇帝

关灯
护眼
第七百九十八节 战前(2)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甚至还需要有个儒家,普及知识,启蒙民众。

没有这些,就算把胸甲骑兵的装备丢给他们,他们会保养吗?会使用吗?养得起吗?

答案都是否定的。

只有文明的先进程度和国家的强大程度,能达到汉室这样的程度。

才有使用和装备胸甲的可能。

所以,这胸甲骑兵的强大与无敌,不在于骑兵们身上的装备和他们的技战术。

而在于汉室国家民族在整体上已经远远的甩开了周边一切竞争对手。

千余年前,周骄傲的宣告世界: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是为夏。

如今,作为继承了三代先王遗训和制度的汉室,已然可以再次骄傲的宣告世界:有文明之美谓之华,有制度之大是为夏。

再现宗周让八荒**万国来朝四夷威伏的伟业!

让中国再次成为那个真正意义上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上国!

这样想着,义纵就有些心澎湃。

他明白,今天,他领军出战匈。是踏出复兴中国,让诸夏再次主宰世界的第一步。

“轩辕黄帝在上,小子义纵必执虏首,以献陛下灵前!”

义纵在心中发誓着。

然后。他就下达命令:“全军宿营,明一早,拔营北上,潜行武州!”

他统帅的这支接近万骑的军队的使命,就是要潜伏到武州塞附近的谷。择机而动,将侵的匈关在马邑城下,让他们全部灭亡在汉军的怒火之中!

…………………………………………………………

与此同时,在距离高数百里外的武州塞。

气氛开始有些不太对劲。

屯驻于此的是汉军句注军的一个司马。

按照制度,本来,汉军应当在此屯驻一个完整的曲。

但是,随着汉匈近年来关系转好,尤其是直面的河套匈诸部族,开始减少对汉室边境和长城的侵扰。

所以,很多边境上的临时哨所和烽燧台都被裁撤。

许多突出地区的边塞的兵力。也大大减少。

汉军选择将兵力回收。

一来,减少消耗。

毕竟,在远离长城的地方,屯驻军队,单单是补给,就非常困难,而且还有危险。

二则,士卒们也不愿意,孤悬塞外,被风吹晒。

相比长城外的艰苦屯驻生活。长城内的繁华世界和和平气氛,无疑更受欢迎。

所以,在这武州塞里的屯驻兵力,也从五年前匈侵后的五百巅峰。一路跌落到如今的不过一个屯,两百来

这两百里,还有几十是跟着大军来此屯垦的罪犯和刑徒。

种田,这是诸夏民族与生俱来的天赋。

自古以来,哪怕是在最危险的时候。

诸夏民族也没有停止过种田的脚步。

在屯区种田,不仅仅能减少后勤压力。也能让当地的气候和环境,变得对屯驻当地的士卒,更加有利。

但现在,武州塞的驻军,明显闻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危险信号。

“三前出塞的一支商队,至今未归……”武州塞的塞尉衙门中,武州尉田奋凝视着摆在他身前的地图以及各方汇总的报,陷的沉思之中。

“两天前,我派出去巡逻的一个伍,也没有消息传回来……”

“昨,我亲自带,出武州山,前行二十里,连一只牛羊也未见到!”

这些信息,在他脑海中,被一个个串联起来。

商队逾期不归还可以理解成临时有事,外出巡逻警戒的士卒失踪,却足以让他警醒。

而亲自出塞,连牛羊都看不到一

就只能说明一件事——匈,就在附近。

而且,不是一个两个,也不是一百两百。

至少,是一个成建制的主力匈部族,就潜伏在武州塞外,虎视眈眈。

作为一个合格的职业军,他在昨天就已经开始疏散武州塞里的民众了。

除了军和囚徒以及罪犯外,原本在武州塞内生活的上百民众,已经被他下令,撤退到更安全的马邑城去了。

与他们一起走的还有塞中的十几个士卒。

这些士卒,都是兄弟两俱在他的麾下,或者,家中只有这么一根独苗的

这也是汉军的传统。

这样能避免造成一旦匈侵,某些家庭瞬间绝后或者崩盘的可能。

送走那些后,田奋手下,连刑徒罪犯和士卒,加起来,就只有一百五十左右了。

从现在开始,田奋很清楚,他要考虑两件事

第一,忠于职守,完成天子和上官给他的任务——看守武州塞,为马邑、雁门预警。

他必须在此坚守到发现匈,燃烽火,预警的那一刻。

然后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