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云:蒙以养正,圣功也!
夏商周三代,都有自己专门的教育机构。
夏曰校,商曰序,周曰庠。
秦汉两代,也都各有各自不同的皇室教育。
就汉室而言,皇室教育,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皇帝教导,带在身边,言传身教。
如历史上,宣帝就经常将自己的孙子刘鹜带在身边,将之称为自己的骏马。
可惜,刘鹜是个逗
。
他祖父的手段跟方法是一没学会,倒是学会了宣帝的痴
跟常
。
而另外一部分就是选择蒙师来教育子弟。
像刘彻和他的兄弟们,当年,都是在儒家的老师们的教育下成材的。
所以,历史上,刘彻他们这一代的兄弟,在意识形态和思想思维上,都倾向于儒家。
刘彻自然也察觉到了这一。
所以,早在很久以前,他就已经打算,让自己的儿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尽量少的受到诸子百家各个学派的影响。
这也是吸取了宣帝的教训。
宣帝明明白白,很清楚,自己的傻儿子刘奭是个渣渣。
但却没办法换掉。
原因很简单——刘奭虽渣,但他的弟弟可能更渣。
在一群渣渣中选出一个不那么的渣,也是没办法的事
。
刘彻可不希望,自己的继承
,在成长过程中被
洗脑。
所以,面对窦太后的使者,刘彻很明确的答复了自己的态度:请回禀太皇太后,汉家自有制度,用霸王之道,丈夫当自强!
然后,刘彻就将刘病已,送去了上林苑里的学苑。
与诸战争遗孤、忠臣后代,一起上学。
甚至,为了避免让
知道,这是皇子。
刘彻还将刘去病的名字都改了,让他化名范文,
读了一个普通的班级。
每个月,才能准许他回宫一次。
皇长子忽然从宫中消失,很多
都很意外。
除了少数的近臣之外,几乎无
知晓,皇长子究竟去了哪里。
大家只知道,天子似乎让皇长子去了民间。
老刘家的脑
,再次让
震撼不已。
而更可怕的是,天子似乎打算,将这个举措变成制度。
皇子启蒙年龄一到,皆出宫。
一时间,很多大臣都无法理解也非常担忧。
皇子,那可是天潢贵胄,生下来就是至少一个诸侯王命格的。
就这么丢去民间?
皇帝您不着急不害怕?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哪怕是皇子,夭折率也是惊
的。
万一磕着碰着了?怎么办?
但刘彻依然我行我素。
在他看来,把皇子养在宫里,才会让他夭折!
外出锻炼,有了体魄,才能更好的抵御疾病。
当然了,刘彻也偶尔会抽空,去到上林苑里,悄悄的关注和观察刘病已。
出乎刘彻意料的是,刘病已似乎很适应学苑里的生活。
他虽然才四岁,也不怎么懂事,更是调皮无比。
但学苑里的小伙伴,是那么的多。
他一下子就找到了感觉。
除了稍微有些娇气外,别的毛病,倒是没有。
这无疑,给刘氏的教育,开了一个很好的
。
不将皇子养在宫里,而是放出去,这对培养一个合格的继承
,至关重要。
最少,不会到最后遇到跟宣帝一样的尴尬:都是逗
和渣渣,想选都没得选!
倒是义偌,在这个过程里,表现出了让刘彻都惊讶的稳重和大度。
她没有像刘彻预料中的那样,一哭二闹三上吊,整天缠着要儿子。
反倒是非常鼓励和支持刘病已出宫上学。
刘病已每次回宫,她都会鼓励和安慰自己的儿子,让他坚强和勇敢。
这让刘彻悄悄的给义偌了个赞。
进
九月,天气渐渐转凉。
几乎是一夜之间,长安城就出现了冻霜。
这昭示出,今年的气温,会比往年更冷。
“陛下,这是云中郡的报告……”义纵拿着一叠云中郡发回来的气温报告,道:“云中郡,已经寒霜如雪,据估计,塞外应该下雪了!”
刘彻拿过来,看了看。
墨家在去年,发明了原始的温度计。
那是墨家在烧制玻璃过程中的副产品。
虽然,现在墨家依旧没有弄出真正意义上的玻璃,但他们在琉璃的纯化上,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
于是,刘彻只是稍稍提醒了他们一下。
他们就制造出了用水银来记录温度变化的原始温度计。
当然,中国
发明的温度计,肯定不会用西方的温度计量方式——度。
墨家将温度计的单位温度,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