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现在才明白,田叔先前为什么要转那么大一圈,将目前太学之中,最有名的那几位都出来,然后一一否决的缘故。
原来,他是看中了太学之外的章武侯啊!
只是……
章武侯愿意来太学吗?
而且,他的身体能hold的住吗?
旁的
,刘彻不知道,章武侯,刘彻还不了解?
这位帝国目前地位和身份最高的外戚,这十几年来一直沉迷于修仙。
跟仙侠小说的主角一样,每
打坐、吐纳、炼丹、静坐。
总之,就是想着有朝一
可以羽化飞仙,脱离这尘世的纷纷扰扰,找到那独属于自己的桃源。
这几年,章武侯虽然听了刘彻的劝,不再炼丹吞服了。
但是,这打坐和静坐,却是越发沉迷了。
前些天,刘彻还听说这位舅祖父老大
最近在准备辟谷呢!
好吧,这样一个做梦都想飞升的家伙,他愿意出世吗?
要知道,上一个看
红尘,决意修仙的
,可是留候张良啊。
而张良当年一修仙,一直到死,都不愿意出世。
也就是中间,刘盈的太子位危险的时候,他伸手拉了一把。
其次,即使章武侯愿意出来做事,他的身体未必hold得住太学的高强度工作。
刘彻可不想将来被窦太后埋怨:帝杀吾弟。
那太尴尬了。
却听田叔说道:“陛下不必担心章武侯……章武侯是很愿意出山辅佐的……”
群中,窦彭祖也跪下来拜道:“启奏陛下,陛下若有诏命,叔父大
必定肝脑涂地,以佐陛下!”
刘彻这才反应过来——不是田叔要提名章武侯,而是章武侯请求田叔提名自己。
这就奇怪了——章武侯窦广国不理国政很多年了,到底是什么力量,将他从修仙大业之中拉回尘世?
刘彻哪里知道,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正是他。
本来,窦氏外戚的计划是很完美的。
文有窦彭祖,武有窦婴。
还有东宫太皇太后撑腰,更有陈皇后为奥援,梁王为外援。
真真是高枕无忧。
所以,窦广国也就安心乐得逍遥。
但哪想到,世事变幻之快,让他们目不暇接。
短短六年之中,朝中局势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一场元王子嗣的哭庙闹剧,让太皇太后不得不避居东宫永寿殿东厢,再也没有
政的力气。
甚至连宫廷事务都不敢再管。
窦氏失去了擎天之柱。
更可怕的是,随后,窦婴这个曾经被寄予厚望的年轻一代,连连撞壁。
先是在平律的事
上恶了天子,失了君子的名声。
又因为卷
灌夫的案子里,被牵连,不得不主动请辞大将军一职,去清河郡冷静冷静。
结果,到了清河郡,窦婴本
难改,又莽撞的卷
了更加敏感的战和之事,结果,连最后的机会也丢掉了。
如今的窦婴,基本上已经不大可能进
汉室决策的核心层了。
而太常窦彭祖虽然发展不错。
但也仅仅是不错而已。
窦彭祖太老实,太木纳,守成可以,开拓无力。
而窦氏外戚现在除了窦彭祖外,竟无一
可以算的上有前途。
反观薄氏外戚和义氏外戚,却是风生水起。
薄家的小子薄世,官居安东都护府都督,手握十万雄兵,执掌三千里山河,是汉室一等一的封疆大吏。近来更立下大功,回朝肯定受封万户侯。
而那义氏外戚的义纵就更了不得了。
车骑将军、东成候义纵的威名,横压世界,哪怕三岁小孩子都将之视为偶像。
再这么下去,窦氏就真的要没落了。
窦氏没落不要紧,更可怕的,是必然产生连锁反应,从而危急皇后陈阿娇。
你可以想象一下,万一未来太皇太后不幸,追随太宗皇帝而去。
没了太皇太后的支撑,皇后陈阿娇还能坐稳位子吗?
若皇后被废,为了稳定朝纲和宫廷,作为与皇后关系亲密的窦氏外戚,能有命吗?
很显然,这个答案是肯定的。
窦氏外戚,不是三岁小孩子。
特别是章武侯窦广国活着,这个见识了太宗朝时波云诡异的宫廷斗争,见到了那些曾经风光无限的外戚家族如今凄惨局面的智者,岂会料不到结局?
没有办法,窦广国只能放下自己的修仙大业,不顾自己今年已经六十多岁的高龄,出来给窦氏撑场面。
而他的选择,就是太学。
今
太学,就是整个汉室舆论界和学术界的
华所在。
控制了这里,就等于控制了喉舌。
对于老谋
算,
谙政治斗争的窦广国来说,控制了喉舌,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