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且,刘启很清楚,汉家江山的基础是什么。
不是军功勋贵家族。
自秦**始兴盛的军功勋贵势力,在此时已经开始衰退了。
最浅显的一个例子就是,秦代的军功勋爵名田宅制度,现在已经面目全非了……
汉承秦制,虽然也继承了军功勋爵名田宅制度。
但是架不住汉家天子给来个有大汉特色的军功勋爵名田宅制度。
从刘邦开始,但凡天子开心了,伤心了,死了,登基了,立太子了,太后挂了,发生天灾了,汉家天子都会
一件特别没节
,直接导致军功勋爵名田宅制度逐渐消亡的事
——赐爵。
天子开心了,怎能不大赦天下,顺便给天下子民加爵。
伤心了,朕实在难过,但天下苍生不可陪朕一起难过,于是再加民爵等级。
新君登基,怎么可以不大赦天下,再给天下子民加一级爵位?
立了个太子,朕身为天子,立太子这种事
当然要跟天下所有当爹的一起分享喜悦,于是再赐爵一级。
汉家历代天子都很清楚,秦代的军功勋爵制度制造出来的军功勋爵政治势力有多可怕。
想要毁灭这个可怕的怪兽,蛮来那是煞笔行为。
但是,作为一个仁德天子,遇到了喜事,赏赐天下子民,那是本分。
于是,在秦代强盛无比,能左右国家大政,甚至决定国家意志的军功勋爵名田宅制度在历代汉家天子的这一套组合拳下,迅速衰亡。
太宗孝文皇帝时期,更是采纳了晁错建议,准许民间商家和豪强输粟捐爵,给了军功勋爵名田宅制度致命一击。
有钱
纷纷慷慨解囊,然后捧了个什么五大夫一类的在秦代只有在战场上才能得到的爵位,欢天喜地的回家。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军功勋爵名田宅制度的基础被
碎,庞大的军事利益集团分崩瓦解,枪杆子终于被汉家天子牢牢抓在了自己手里。
正是彻底击垮了军功勋爵名田宅制度,刘启才敢动手削藩,否则,军队里军
林立,想要削藩,还不得先把军
们给拉拢?
哪能跟现在这样,天子想做的事
,没
能拦阻!
所以,当历史发展到现在,秦代的军功勋贵集团已经消亡,不再是国家基础与统治阶级的根本。
取而代之的是自太宗孝文皇帝以来一直以来倾力扶持的小地主自耕农阶级。
太宗孝文皇帝曾想造一个园子,发现需要十户中
之家的家资后果断就不造了。
这其中透露出来的意味,不止是节俭那么简单,而是汉家天子开始扶持小地主自耕农阶级的政治表态。
无疑,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有恒产者有恒心。
任何一个政权的稳定基础都是中产阶级的数量。
中产阶级数量占多数,社会就稳定,天下就安定。
反之,则是王朝末路,天下大
的征兆。
秦汉唐宋明无不如此。
就是后世两千多年后的
类希望,自由灯塔,美利坚帝国的支柱也是中产阶级。
而长漂的大多数成员都是来自于中产阶级。
佃农跟
仆能有饭吃就不错了,哪里来的机会读书识字?
至于富豪之家,就不需要长漂了。
汉室专门为这些
设置了一个赀官体制。
所谓的赀官,就是捐官,他们可以选择捐钱来获得一个侍中一类的侍从官身份,进而进
政坛。
所以,长漂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必然是小农自耕民与小地主。
而且,每一个长漂最起码都能读书识字,质量高的,博览群书也不夸张。
而这就意味着,他们是小地主自耕农阶级里的
英。
只要回到家乡,凭借着识字这个优势,再加上见过世面,懂的天下形势的优势,这些
每一个都可能成为地方的名
。
而本来,他们应该是社稷的基石。
但现在却因为长期漂泊在长安,没有晋身的机会,而可能对朝廷产生怨恨……
这怎么能行!
想到这里,刘启的心就动了。
“刘德,你跟朕仔细说说你的考举计划!”
“回父皇,儿臣是这样想的……”刘德禀报道:“儿臣想要招募的只是十五个识字,并且
通算术,懂管理的
才来协助儿臣管理长安四市……”
“故此,儿臣首先会设置一个初试,先考应考者的识字水平,能默写出任意一篇先贤文章,并能写下一篇自己见解的,就算通过!”嗯,这是语文考试,基本上能默写出一篇先贤文章,并且还能有所阐发的,肯定属于知识分子了。
“然后是复试,儿臣会出四道题来考应考者的算术水平,答对者进
下一
……”连个算术都不会的
刘德肯定不会要,数学是一切的根基,连数学都不会,要你何用?
“最后儿臣会亲自面见所有通过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