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春秋我为王

关灯
护眼
第295章 尼父之丘(下)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就在政治抉择和徕民方面和孔子撞车了。

路途漫漫,随后两又聊起了孔子之徒。

子服何在曲阜时也在孔子门下听他授过课,但却不算孔子门徒,这个旁听生和子贡一样是孔子的脑残

“孔子从洛邑返回鲁国后,投到他门下的弟子逐渐增多,于是便在曲阜设私学,传授君子六艺,礼、乐、、御、书、数。”

春秋时已经渐渐由“学在官府”变为“学在四夷”,赵无恤曾就读过的新绛泮宫就形同虚设,成了贵族子弟们拉帮结派,演戏政治斗争的地方。而其余各诸侯、邑、乡的公室教育更是荒废得不成体统,号称继承了完整周礼的“周公之国”鲁国,三桓之一的孟僖子随同鲁昭公出访楚国,竟因为学礼不而不能很好地处理外事务。

在卿大夫的贵族教育没落的同时,民间的士私学教育却在悄然崛起。各诸侯国甚至各卿大夫的私门需要士为他们服务。争相养士,比如赵鞅就养了百余名士,并从中发掘出了尹铎,郑龙。虎会等

士的出路渐广,渐渐出现了与血缘、宗法关系并不严格要求的士阶层,而“士”的培养也就成为迫切的要求,私学便应运而生,其中的佼佼者。就是孔丘。

于是在孟僖子因为不知礼而以为耻后,就出现了让嫡子和庶子向穷士孔子请教学问,以师事之的况。

“孔子宣课虽然有教无类,但也将弟子分为在籍,升堂,室三等。其中在籍之徒有近千,升堂而学习而通六艺的弟子有数十,皆异能之士也。其中根据专长不同,分为德行、政事、言语、文学四科。”

“德行方面突出的: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擅长处理政事的:冉有,季路。能言善辩的是宰我,子贡。此外还有不少文章博学的弟子。”

无恤好奇地问道:“敢问室弟子有几?”

“孔子曾曰:由也升堂矣,未于室也。子路虽然是孔子最亲近的学生,却仍未室,子贡亦然。如今室的,唯独颜回一而已!”

如果说在籍弟子是普通教育,登堂弟子是英教育,那么室弟子。应该是能与孔子相知之方能得到这一荣誉罢……

颜渊、季路是赵无恤前世就听说过的,冉求的名字则在中学时一篇课文里出现过,其他几也零星听子贡谈及。

他暗暗想道,德行出众的可以作为供奉在朝堂的吉祥物。作为万民效仿的楷模,擅长处理政务的能够治理城邑地方,能言善辩的做外。文学和后世的文学有些不一样,指的是熟悉礼乐和古代文献,官方要搞各种典礼,离不了这方面的知识。国君制定政策要找历史依据,也离不了这方面的知识……

子贡和子服何的能耐,赵无恤都见识过,两算得上是一国之才,子贡再经过几年的成长历练,或许能成为和张孟谈一样的王霸之才!想来孔门诸子能将名字铭刻在历史上,并能得到这两认可,能力并不会差。

所以孔子有这么一批学生辅佐,要是连一个千室之邑都治理不好,那就真是得虚名了。

虽然孔子传播私学的初衷应该是以将平民培养成为“士”为目的贵族养成学校,不过纵观孔子的前半生,赵无恤隐约觉得他的博名、养望、悄无声息地收徒培养班底都让不易察觉,却又有迹可循。

不知道这是有意还是无意,如果这一切都是有计划的,那孔子的心机当不输于当前的六卿、陈氏,他能闪烁于时代两千年,或许并非偶然。

此外让无恤有些无奈的是,他不得不承认,就长远来看,孔子的班底甚至比他的手下要合理充实得多。即便成乡众前来伙,但赵无恤的属下依然以军吏为主,只有张孟谈、子贡能独当一面,其他的都是偏才,有成长余地的也就成抟、邢敖等寥寥数

“我也无须妄自菲薄,更无须因为他还没获得的‘圣’之名而患得患失。孔子二十年私学培养起来的根基,可不是我短短两年就能相提并论的。不过等结束了这次曲阜之行,我也可以效仿孔子,在领地大兴教育,间接传播我的理念,当然受众暂时只能面向士大夫和国子弟,有个三五年时间,就能收获一批合我心意的才了。”

他又想道:“不知道这次在中都,除了孔子外还能见到几,既然子贡能为我所用,孔子门徒里的一些才,或许也能招揽一二。”

毕竟论起势力、家世,他现在比孔子要强了不止一分半分,既然孔门诸子能给鲁国各家卿大夫当家臣,自然也能为赵无恤所用。

赵无恤正在垂首思索要如何手时,车队也渐渐进中都邑的地界了,就在此时,却接到了打马而来的虞喜汇报,前方数里外有一群在打斗!

ps: 感谢书友death丶寂夜,九天炎羽 ,小岛001 ,迅 ,凛风冲击 ,上下下上下上上下 的打赏!

求收藏,求订阅,求推荐,求月票,明天三更!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