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春秋我为王

关灯
护眼
第371章 言偃与伯鱼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ps:份量足够的两章,10月最后一天求下各位手里的月票~

傍晚,吴国使节团赶在闭城门前来到了陶丘,这是他们此行北上中原,继商丘后的第二站。

歇息了一夜后,他们便不慌不忙地梳洗完毕,受曹伯的邀请来到外郭区的“竞技场”。

吴国一般甚少向北方派遣使节,对于晋国邀请的盟会也是理不理,或许是因为吴王寿梦那次赴会,瞧瞧自己身上的花纹,再看看诸侯们的冠带自愧形秽了,或许是瞧不上诸侯对阵楚国时的退缩。所以虽然名为晋国盟邦之一,吴却保持着若即若离的态度,自外于诸夏。

所以,言偃对中原的了解,还停留在公子季札的描述上,吴国地广稀,城池不多,即便在之前的商丘,他也没见过陶邑这等繁华的都市,竟能聚集如此之多的

街巷内挤得车彀击,肩摩,市肆里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让习惯了吴地旷野大湖的他眼花缭,有些喘不过气来。

“美哉宫室,富哉大城,可惜防备不甚严谨,我要向行请命,让我离开前带兵卒在此城的市肆劫掠一番,定能大获”

就在言偃还沉浸在震撼里时,旁边却响起了一个不谐的声音。

和言偃同车的是此次出使的护送亲卫专鲫,字伯鱼,他年纪虽轻,却因为父亲专诸的缘故,加上在对楚越作战里立过些功劳,已经是一位大夫了。

五年前的伐楚郢之战,因为没抓住楚王,大行伍子胥怒,纵吴兵大掠三,以报复楚国杀父兄灭伍氏之仇。那时专鲫刚刚成年,也参与其中,他在郢都里跟着公子夫概好好抢掠了一番。楚国章华台里的宝器尽掠夺,楚王宫寝室中细腰的美儿们尽享用。抢完后还将宫殿一把火焚成灰烬,留给楚一片废墟。

在那里,专鲫懂得了征服者的爽快,那滋味会上瘾。所以他现在就眼睛发直地盯着陶邑那些穿着两色襦裙集体出动的曹国贵族子,还有与之同游的士他们腰间华而不实的佩剑,镶着珍珠的鞋履,下裳的佩玉。还有各色财货钱帛堆积成山的售粮盐鱼等……

可言偃却对他这想法恶痛绝,就是因为五年前的那场丧心病狂的大掠。还有吴国喜欢的乘丧而伐,才让诸侯依旧视吴为蛮夷,称之为“返禽兽行”。

“伯鱼,吾等此行是为了通旧好,让吴国再度列于诸侯盟会之上,怎能骤然攻城掠财?”

专鲫却道:“通旧好?中国之恐怕不如此觉得,我曾听私下称大王为吴子,真是无礼至极,若不是行拦着,我便拔剑去割了他的舌我听孙武子说过。当年有位楚王有这么一番话,叫我蛮夷也,不与诸侯号谥,周王不尊楚,他便自尊为王。吴国也应当如此,而不是学着中原士的模样,褪下短甲,穿戴冠袍,就不嫌碍手碍脚么?真不知道季子与你是怎么想的。”

言偃不同意:“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当年太伯奔吴。最初穿着周玄端的衣裳,戴着委貌的冠带来推行周礼,成效不大,困于于越荆蛮。仲雍继承他的位置。却反过来效仿当地,把发剪断,身上刺上花纹,作为**的装饰,他难道是故意要抛弃周礼么?这其实是为了便于统治荆蛮越的无奈之举。”

“可现如今,吾等国力强盛。又再度与中原相通,身为姬周之后,怎能不立刻抛弃夷俗,恢复中国的典章服饰,难道还要彻底化为蛮夷不成?”

专鲫依旧是传统的吴打扮,言偃中的“夷俗”说的就是他,他大咧咧地挠了挠自己的短发,拍着腰间的鲨皮鞘短剑“鱼肠”道:

“蛮夷有何不好?从进宋国起,我就觉得这些中原邦国的太羸弱,难怪会被楚国欺压数百年。吴师战无不胜,等大王解决了越后,便会挥师北上求霸,商丘陶,乃至于齐鲁等国,以武力服之即可。到那时,彼辈自然俯首帖耳,称吴王,再献上钱帛子,这才是正途”

到这时,前面的屈无忌也与前来相迎的曹伯寒暄完毕,接着到了各自身后的。于是言偃扭过不理专鲫,转而趋行上前朝和自己差不多年纪的一位君子垂拜。

“在下延陵言偃,见过中原君子。”

他瞧了一眼那公子衣裳下用纬带系着的玉玦,看得出是极其罕见的宝贝,君不见专鲫的眼睛又看直了,一心想据为己有。

地位似乎仅次于曹君和曹国的卿,应该是某位公子公孙?

那君子也拱手道:“鲁国大夫,晋卿赵氏之子无恤,见过南方君子。”

这就是赵无恤?

不但言偃惊讶,吴国使团那边一群的眼睛也齐刷刷地看过来了,季札送别时和言偃的对话他们都在场,知道季子对此评价颇高。而且去年太子夫差的宋国夫将瓷器带到了吴地,她对此物格外喜欢,也影响到了贵族们,但此物只有晋国赵氏出产,据说这就是眼前这少年创办的产业。

专鲫憋了半天才用生硬的雅言说道:“竟然比我国太子还年轻……”

……

几乎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