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春秋我为王

关灯
护眼
第420章 大雪满弓刀(下)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南,绵延数十里。

这是那两千名被赵无恤强行褪去保暖衣物,驱赶南下,又被陈恒刻意指引让他们去投奔齐国大营的齐卒。在经历两个寒冷凄凉的夜晚后他们冻死了四分之一,是这场冬雪的第一批牺牲者。其余千余咬着牙坚持,好容易赶到齐军大营,得到的竟是继续前行的消息,不由哀嚎不已。

对这些本应该携带大量粮食和衣物前来支援,如今身上却空无一物的齐卒,齐侯心里怒火直冒。前夜后,陈恒的消息伴随冬雪一同到来,他的儿子阳生的确是被俘了,如今被赵氏子带着不知所踪。

“同样是庶子,为何我的儿子如此无能,真是齐国之耻!”

可毕竟是自己的亲儿子,看来击溃赵兵后一定要生俘赵鞅。虽然儿子被对方儿子抓了,可自己抓了父亲,也算找回了面子,同时也不会激得赵氏子将阳生杀了。

而眼下的难题是。这些被故意放归的齐又冷又饿又累,已经成了大军的累赘。求生的**促使他们追了上来,却无法再走动半步。齐侯左思右想,还是接纳了高张的建议,不如放他们在这里为自己断后。

“也罢。将军中剩余的皮毛和衣褐分予彼辈,每都持竹矛,再发两粮,在犁邑的废墟里休憩等候,不必跟着前行。”

等击溃赵兵主力后,西鲁和濮南自然会不战而降,到时候就地补给,待天气转好后再北返不迟。

至于其他,还得硬着皮,着风雪继续前行。因为齐侯格里的刚愎自用开始发作。虽然高张等已经多次谏言说还是乘着齐军还有余粮和衣物时速速撤退,或者强攻一座城邑补充辎重,等天气转好再决定是北上还是南下。

这本是稳妥之计,但赵氏的减灶引诱让齐侯一直觉得胜利就在眼前,不愿意在最后一刻放弃。

于是他们冒着雪夜兼程,加急赶路,睡卧车舆,只是饮马和造饭时方才能稍作休息——粮官向齐侯和高张告急过无数次,军粮只剩下两天不到了,而鞋履的磨损也益严重。许多兵卒已经无履可穿,只能用桦树皮和布裹着脚,里面满是冻疮,一步一阵剧痛。行军速度已经大大降低,从行三十里变成了二十里。

但齐侯选择无视了这些警告。

他不以为然地说道:“击溃赵兵后便能降西鲁各邑,到时候可以就地征收粟米和衣物,何况东阿、平处也会源源不断有辎重南来,有陈恒向北打通粮道,吾等大可放心南下。并无大碍。”

于是齐军之后又继续前进,他们踏过光秃的岩石,穿行郁的松林和零星的积雪,跨过不知名的浅浅溪水。最终,再绕过眼前这座遮蔽目光的小小丘陵,就是濮水北岸了。

在齐侯想来,齐面临降雪的阻碍,赵兵也好不到哪去。前锋昨夜汇报说,因为濮水尚未冻结,但水已经冷到极致,泅渡显然是无法做到的。那些赵兵就被困在这里,隔着山,他甚至还能听到一些鼎沸的声。

没错,历经数艰难,他们终于追上猎物了!

料敌为先,齐虽然有不少减员,但还剩近四万,对上万余,不,应该是损耗近半的一万不到的赵兵,足足多出三四倍,此战必胜,齐侯对此充满了信心。

“再往前几里就是濮水了,朝食已过,午时时分,吾等全力进发。”齐侯召开最后一次军议时,卿大夫们已经寂寥了许多,他们里的主战者已经越来越少,只是迫于齐侯的一意孤行在默默履行职责。

弓弦因为降雪而变得难用,齐占优势的弓手或许会减弱许多,赵氏这边也好不到哪去,而兵刃也比以往更加寒冷,刺热腾腾的体里时是否会感受到寒意刺骨?

“吾等分为两军绕过丘陵,夹击赵兵,毕其功于一役,击垮赵兵后,务必俘获赵卿,再回降西鲁、濮南,顺便勒令赵无恤将吾子阳生送回!”

布置完作战命令后,左右两军在高张等的率领下分别而去。

齐侯则带着亲卫登上小丘,想看一看对面赵兵的凄惨模样,同时在此指挥,享受赢得胜利的那一刻。

可这一看,竟让他目瞪呆。

濮水潺潺流淌,它宽十多丈,丈余,的确没有结冰。但赵兵也不在北岸,而是正乘着不知何时出现在河流上的数十艘简陋船只,渡到了对岸。当齐侯放眼望去时,正好看到最后一艘木舟载着十多名赵兵开冰冷的河水靠岸。

一眼看去,他们数也未减少,依然有一万余!和每赵营遗迹数得的灶火数目显然对不上号。

诡计?谎言!这些天以来对胜利的迫切希望彻底落空了,不单齐侯,本来已经蓄势待发的齐卒们也感觉扑了场空,迷茫地回看着自己的主将和国君。

齐侯站得高,风很冷,高处不胜寒,望着眼前的景象,他浑身透骨冰凉,也清醒的一些。

也不知道赵兵是从哪里征召的船只,似乎是早有预谋停泊在此的,但无论如何,齐是很难再渡河追击了,要避免半渡而击,齐侯还是知道的。

也罢,不能再冒险下去了,现在撤退,还来得及。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