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春秋我为王

关灯
护眼
第473章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然不是随便问问的。

但他希望子贡能在商言商。不要搀和进这淌浑水里来,于是他便笑道:“暂无,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教化是见效最慢的。放眼西鲁,早年的乡学基本都名存实亡,所以只能从最基础的开始,等过上三五年,培育出一批年轻再说其他。”

其实赵无恤有话没说全,在他和张孟谈的谋划下,大学肯定是要办的。因为官学的目的很明确,弟子们是为了将来能仕当官,没有私学掺杂了那么多理想和学术。但光靠小学教授的这些基础知识,只能培养出低级的邑吏。却不能有更高一级的才。

所以在他的设想中:“国之子十岁小学,学四科。长于骑、五兵者十五岁可值黑衣,不欲参军者十五岁学于大学,称之为俊士。俊士行冠后受考察,的确有才者可以为吏,表现优异者再由吏转为官。”

春秋之时,官与吏还没有后世那么泾渭分明,孔子从区区小吏混到大宗伯、中大夫,走的也是这样的历程。

这是在仿照宗周时已经有雏形的荐举制度,但是。经过层层筛选,真正能进大学的国子弟,毕竟是少数,但却也是和士崛起一同打血缘宗法世袭的重要武器!而且赵无恤打算让文臣武将的分家早些来临了。毕竟随着发展,需要专业化的官僚,出将相也容易造就六卿这种擅权的臣子。

大学中的弟子分两部分,小学毕业的俊士,亦或是的确有才的外来游士。在科目上,赵无恤还是以经世致用为主。认为他们可以学习量为出、起文书、诉讼、律法等,当然,思想政治教育也不能停。

但问题在于,西鲁律法漏极大,太过简陋了,他还在想要不要求赵鞅借擅长制定律令的邓析来这儿一趟。

这也是他现在不对子贡说此事的原因,孔门之对邓析,可是怀有很大敌意的……

因为时代和钱粮有限,官学暂时只对国和军吏子弟开放,但庶民、野甚至于氓隶也不是没有上升的空间。

赵无恤一直相信一句话,社会就是一所最好的大学。

所以此外还有农、工、医等三个特殊的“学校”,皆有专,与官学属于不同的系统,但学有所成后都有可能为吏为官。

“学而优则仕!”这是让无数激动不已的号,而且这个比例比后世的察举、科举可大多了,赵无恤也发誓,总有一天,一定要做到有教无类!虽然那可能是几十年后才做得到的事了。

至于让妾室伯芈关照的那些孤,她们虽然修习纺织家政,聪慧者甚至能教予礼乐书数,但赵无恤为了避免刺激古,暂且不搞校这东西出来了。

对了,还有被赵无恤收养的“羽林孤儿”。

那五十多孤独园的少年已经被聚拢起来,教习五兵骑,赵无恤希望,五年,甚至是十年后,他们能成长为羽林铁军!

……

收起对未来的憧憬,赵无恤又询问子贡道:“我听闻柳下跖在大河之上掀起了好大风,连陈氏运送铜锡的大船也给劫了,还运了五百斤青铜来西鲁,不知道何时能到?”

子贡一怔,沉吟了片刻。

盗跖,也是子贡心里的一个疙瘩,孔门弟子是不会原谅此的,但他是个聪明,所以能忍着与其共事。而且不得不承认,盗跖在帮助西鲁反击齐国的货殖战争上出力颇多。

至于私掠是否太过分……战争尚未结束,何况是齐禁盐在先,他和赵无恤只是合理反击而已。至于那些被殃及的商贾,只怪他们倒霉了,他端木赐能扬之美,却不能匿之恶,以直报怨的心理极强。

于是子贡说道:“从大河到陶丘要走陆路,然后才能顺流而下,应该就是这几天的事了。”

本来说好两鼓青铜里,盗跖自己可以分三成,但他很聪明,将自己那一份也送回来让赵无恤分配发落,赵无恤最后也得示之以不疑,换成钱帛补偿他。

赵无恤也在思量,运回六成的话,也足足有六百斤之多,用来做什么呢?铸鼎簋等礼器?他才没那么傻,亦或是铸上十多万枚酝酿已久的新钱币?毕竟鲁国的贝币他是越看越不顺眼,而在西鲁流行最广的齐刀是敌国的货币,也得随时放着齐国开始玩高级经济制裁,狠狠杀他们一刀。

正当他思量的时候,却听到外面传来通报声,随后虞喜脚步匆匆地走了进来。

“出了何事?”

“司寇,有消息从卫国传来,柳下跖在大河上与陈氏船队接战了!”(未完待续。)

PS: 感谢书友 二次转生 ,打瞌睡的水獭 ,男儿行31 的打赏!感谢各位的月票!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