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之世,“子生三月,则父名之”,不过也会根据具体
况而不同而改变,比如遇上赵鞅这样霸道不讲理的祖父……什么礼法,什么规矩,都得给赵卿的心
让位。
赵鞅扫了一眼堂上众
道:“姓、氏、名、字,皆关乎礼,不可随意……”他了堂下那位
笔持纸的文士道:“周舍,你素来博学多闻,且来说说,取名有哪些讲究?”
周舍年过三旬,颔下是细长的胡须,面色古板,是赵氏近几年广招贤才,来投奔的食客。他喜欢直谏,是一位铮臣,曾立于赵鞅门下三天三夜不去。赵鞅使
问他何故如此,周舍说道:“我愿为谔谔之臣,能够经常拿着笔墨和木牍跟随在主君左右,看到主君犯了过错就把它记下来。如果每天记录下来并且时刻提醒您改正,那么,便能月有所效,岁有所得。”
赵鞅有感于随着赵氏势力大增,身边阿谀奉承之辈愈来愈多,像周舍这样直言进谏的却很少,便十分感动,根据其才能,让他做了身边的家史。
周舍一拱手,便说道开了:“自古以来,取名有五种方式,有信,有义,有像,有假,有类。用婴孩出生时发生的事
来命名是信,用祥瑞的字眼来命名是义,用拟物字眼来命名是像,假借某种事物的名称来命名是假,借用和父亲有关的字眼来命名是类。”
赵无恤微微颔首,周舍说的在理,比如孔子名“丘”,就是其父按“以类命为象”的原则所取的。孔子生下后被发现
特别,凹了下去,即所谓“圩”,故取名“丘”。孔子有了儿子后,恰好鲁昭公赐他一条鲤鱼,遂给儿子取名“鲤”,这又是依“取于物为假”之原则。
赵鞅又问:“那取名又有何忌讳?”
周舍答:“命名不可用本国名。不可用官名,不可用山川名,不可用疾病名,不可用牲畜名。不可用器物礼品名。”
所以春秋时的名字决不能和本国国号相同,若是国君用了官名命名就会改变官称,比如晋国因为晋僖公名为“司徒”而废除司徒之官,宋国因为宋武公名为“司空”而废除司空之官。
赵鞅颔首,心里有了计较。接下来便在期待的目光中,给
儿和两个孙子取了名。
他对小
儿的宠溺再次显现出来,第一个为她取名为“佳”。
在场众
纷纷赞不绝
,佳者,好也,算是用祥瑞的字眼来命名,可见赵鞅对她的偏
。
先秦之世,贵族
子也是有名的,比如赵无恤的妾氏伯芈,就叫做薇。而楚王妹季芈,则叫“畀我”。
无恤下意识用眼角瞥了一眼阿姊季嬴,可惜,她的闺名,自己却不知道。
似乎是心有灵犀,季嬴也回视了赵无恤一眼,还以莞尔一笑。
无恤收回目光,心里叹了
气,虽然只隔着数尺,为何却感觉咫尺天涯?
……
“哼……”姐弟两
的短暂对视无
察觉。唯独被韩姬看在眼中。
她早些年与季嬴
往慎甚密,所以能窥探到她的心意,今
一见,果然和自己所料不差。不过她也没
。因为
说无凭,若是两
按捺不住,做出了齐襄公和文姜故事,待事
败露,那就有好戏看了!到时候赵鞅
怒之下,看赵无恤还有何面目与自家丈夫争夺世子之位!
想罢。她的注意力也回到了厅堂中央。其实今
的命名礼,韩姬一直觉得心中不快,丈夫凡事被赵无恤压一
就算了,她的儿子是赵氏长孙,本应该被捧在手心生怕冷着,含在
中生怕化了,如今却要与其余二
分摊宠
,命名时还被一一
婴抢了先!
真是岂有此理!
好在赵鞅随后又给伯鲁之子命名,韩姬气呼呼的脸色才好看了一。
伯鲁之子被命名为赵周,周者,密也,忠信之
無不周密。这是“以类命为象”,因为小赵周一看就让
觉得和他父亲一样老实
,被姑姑欺负时打不还手,哇哇大哭,泪眼婆沙地四处寻找父亲母亲,所以才有此名。
不管心里满不满意,伯鲁拉着韩姬下堂拜谢,感激不尽。
最后,就
到赵无恤了。
季嬴嘴角带着笑,晓有兴致地看着赵无恤额
的汗,以及他边上伯芈紧张得手捏成了拳状。此
曾长期侍奉在她身边,算是专程送去鲁国伺候弟弟起居,顺便让他收收心,不要沾染
七八糟的宋、鲁
子的,看得出伯芈做的还算不错,而且也不恃宠而骄,见了季嬴,依然如老鼠见猫般。
趴在床上的小小赵在两个同龄玩伴被抱走后,似乎觉察到了什么,睁着懵懂的大眼睛,蚕豆米大的小嘴微张,怔怔地望着祖父。
赵鞅
屋及乌,对小小赵也比对伯鲁之子更觉得亲切,方才只是碍于家族次序,才将他放到了最后。他捋着胡须仔细想了想,终于有了主意,在纸张写下了一个字。
看来是个单字名,比划不算多也不算少,赵无恤默默数着赵鞅手腕的抖动,那个字一共十二画。
命名一旦决定,就不能再更改了,这张纸先传到了家史周舍案几上,让他抄录下来。周舍瞥了一眼,微微颔首,看来这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