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春秋我为王

关灯
护眼
第679章 叛臣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PS:忙,大章两章了

早在从进中牟辖区后,赵无恤便发现,路上所见与在河内地截然不同。道路两边的田中粟米已经有序收割,只剩下大捆大捆的秸秆来不及收走,这和其他地方范氏、邯郸氏的统治崩溃,造成粮食烂在地料理的景象迥然相异。

而在发现赵军抵达后,城中也没有发生混,清晨时依然犬相闻,墙井然有序,若非黑压压的围城大军,与一片混的晋国各县邑相比,这里竟好似不闻战事,如世外之桃源。

这让赵无恤不由感慨:“不料中牟竟是一番太平之景象!”

当然,路上也有许多尘土菜色、扶老携幼之,应是从南边逃来的流民,正所谓一将成名万古枯,赵无恤也不能否认,晋国的内战的确对太行以东的民生造成了巨大的损害。

王孙期在旁说道:“就在戏阳、雍榆等地因为战事荒废秋收,大量出逃的时候,中牟却在大肆吸纳民众。据说城中粟支三年,佛肸尽出府库之粮,并派小吏监督、催促各处收容流民,熬粥赈济,就地安置。”

“这么说,佛肸竟是个善待民众的良臣?”

王孙期道:“他虽是叛臣,治民却做得不错。佛肸是中牟本地,是前任中牟大夫之子,他年轻时候便重然诺、有仁孝,急之急,名闻东阳。继任中牟宰后政绩出众,但他却对赵氏貌合神离,反倒与邯郸、范、中行亲近,成了他们一党之。”

近两万大军在城外安营扎寨,将中牟城围了一角后,赵无恤思索着获得的报。

不可将佛肸单纯视为赵氏的叛臣,此不但有能力,还有卓识,笼络了民心在手。

说实话,有朝歌的例子在前。只要花上个把月功夫,让公输班带着的那批工匠做攻城利器出来,攻中牟的城墙并不算困难。但观城内的士气正旺,民心可用。墙后依然要面临剧烈的战斗。赵无恤不太想在中牟杀盈城,更不想赵兵平白受损失,而且,攻略下来如何治理也是件麻烦事,这关系到他的中线战略……

“何况这佛肸与赵氏并无仇大恨。若能为我所用就好了……”赵无恤手下的恶、大盗并不少,也不缺一个叛臣。

于是赵无恤召开军议,声称有意派城去劝降。

有认为不可者:“将军之前不是没派使者去过,结果戏阳都降了,唯独中牟还在坚守。”

也有认为此策可行者:“虽然未降,但也没杀戮使者,而是请他们饱食一顿后送了回来,由此看来,佛肸并没有下定决心与赵氏决裂到底……”

最后赵无恤在帐内扫了一眼:“不知谁愿再中牟一趟,替我招纳佛肸?”

众家臣虽然说得热闹。但敌城劝降是有很大风险的,迟迟不见有出来请命,赵无恤不由叹了气:“若子贡在这就好了。”

不过这时候子贡应该正在去郑国的路上,赵无恤另有使命给他。

君辱臣忧,家臣和军吏们坐不住了,纷纷起来说自己愿意去,但这些选都被赵无恤一一否定。城劝降,第一是要胆大,第二是要能说会道,同时符合这两的本就没几个。

何况近几派去叩城的。佛肸一概不开门接受,怎么城也是个麻烦事,也不知道他打的什么主意,说不定。知伯的使者也在城内。

恰在此时,一位身材高大的虎士却站了出来,说他有一计,可让佛肸开门相迎。

是戴着面具,冒称“乌有先生”,实则是鲁国逃阳虎。他的存在在赵氏核心家臣里已不再是秘密。

无恤问道:“先生有何妙计?”

阳虎道:“我听说佛肸此十分好学,对鲁国孔子十分推崇,夏天时还曾派去宋国,邀请孔子来中牟一会……”他知道,赵无恤虽然表面上对孔仲尼不闻不问,实则还是很关心的。

无恤皱眉道:“但孔子现在尚在宋国,并未成行,恐怕不能来为我劝降中牟……何况,他现在大概已视我父子为晋国叛臣,没有诛笔伐就算不错了。”

阳虎却笑了,手朝自己一比划:“世子别忘了,我身量体型和孔子差不多,在鲁国时,就常常有将我二弄混……”

……

这一天黄昏时分,中牟城的守卒正警惕地注视着城外,却见远处的黄土路上,有一辆双马驾辕径直朝大门驶来。

他们谨慎地敲响了城的铜钟,一些便围了过来,待那马车渐渐近了,却见是辆带帷幕的安车,车上坐着一位身穿单衣布履的高大男子,身侧则是名带剑武夫,算上御者,仅有三

“来者何!”城的中牟城门有司大声问道,同时示意弓手纷纷开弓,朝那辆马车瞄准,自打前几知伯的使者到来,县宰早已不再接纳城外赵军说客内。

城门外的声如洪钟:“应中牟宰之邀,鲁国陬邑孔子前来拜访!”

守卒们面面相觑,那城门有司记得的确有这么回事,便让城下的稍等,他去告知正在巡查城防的邑宰。

不一会,佛肸便来了,只见他年约三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