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邑位于洛水中游,因为地处成周之南,故而这里从数百年前起就被称为“周南”。这里的
不与世争,这里的生活恬静而安逸,时值阳春三月,阳光明媚,芳
萋萋,柳树低垂,一切都那么美好,一如那美丽的诗所唱的一样: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
,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
,寤寐求之。”
荇菜属浅水
植物,茎细长柔软,叶片形似睡莲,它漂浮于水面之上,伴随着洛水的流动而左右摇摆,小巧别致的鲜黄色花朵挺出水面,一只蜻蜓立于其上,翅膀不住微颤。
捕鱼的小船从洛水上划过,在荇菜从里穿梭,渔家
摇着桨,她一边唱歌,一边对晒得发黑,正在撒网的自家丈夫露出微笑。
渔夫也笑,双臂一张,大网朝波光粼粼的河水撒去,今
运气很好,第一网就是沉甸甸的收货。
“是条大鱼。”渔夫和渔家
喜形于色。
不过等渔夫将网拉上来,俩
看清那网里的东西后,他们的笑容却凝固在了脸上。
死
,那是一个泡得发白的死
……
渔家
吓了一跳,呀的大叫一声,整个
瘫坐在船里,而渔夫赶忙将网松回去。擦了擦冷汗后,他放目望去,却见洛水上还有无数浮尸飘来。
到了晚间时,有不嫌瘆
的好事者数了整整有三四百具之多,算上一路搁浅或者沉底的尸体,总数可能还更多。
从捞上来的尸体上那些箭伤痕迹来看,应该是在战事里被杀的,但是他们被
绳拴在背后的手,又说明这是一场单方面的屠杀……
这件事
就这么过去了,到三月中时,渔家
仍然不敢下水捕鱼,甚至连吃鱼都犯恶心,而毛邑
仍在为前些天过境的浮尸而津津乐道。可让他们更加意想不到的事
还在后面,三月十六
这天,一支多达五千
的赵军再度借道成周,途径毛邑,向洛水上游增兵。
大军过后,有
开始猜测,那些尸体,或许是在上游与赵军
战的郑
。但不管这个猜测是否是对的,毛邑、周南,乃至于整个成周与世无争的气息,都在这个春天里完全被打
了。
……
因为消息闭塞,盗跖在洛水杀郑俘五千的事
,尚未传遍天下。
最初是郑国
从侥幸逃出来的俘虏那里得知了这个消息,他们将这件事称之为”洛水之难“,整个国家中“子哭其父,父哭其子,兄哭其弟,弟哭其兄,祖哭其孙,妻哭其夫,沿街满市,号痛之声不绝”,尤其新郑,几乎家家披麻戴孝。
从此盗跖穷凶极恶之名,能止新郑小儿夜啼,他那吃
心肝的老传闻,又被翻了出来,越发添油加醋。
赵氏那边也在第一时间就得知了洛水之战的胜负,以及盗跖杀俘之事,不出意料,赵氏的故绛行营果然掀起了轩然大波。
“五千
,那可是五千条
命!”子夏很愤怒,对于盗跖在洛水之畔做的事
,他直接以“令
发指惨绝
寰”称之。
郑国
邓析惊闻此事后,也上书赵无恤,说:“《尚书》言,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审案也建议从宽量刑,何况对待俘虏?”邓析乃大理,是为赵氏做事的诸多郑
之首,地位崇高,他的上书,也代表了郑士们对盗跖的愤怒。
至于那些本就对盗跖有成见的孔门弟子们,更是联名上书赵无恤,颜高称若自己在盗跖手下,宁可自己被杀,也是绝不会对手无寸铁的俘虏下手的。
而他的师兄弟们更是直指盗跖本身,说道:“司马法曾言,
罪
之地,虽遇壮者,不校勿敌,敌若伤之,医药归之。柳下跖本为江洋大盗,不知仁义为何物,滥杀俘虏,洛水为之不流,此事若为天下
所知,定然会辱没上卿仁德之名!还望上卿严惩,杀之祭洛水冤魂,以儆效尤!”
看了这份联名上书后,赵无恤自嘲道:“我在诸侯里从来就没什么仁德之名。”话虽如此,但他内心
处对盗跖的行为,仍是有几分恼怒的。
虽然盗跖有理由,比如带着俘虏行军不便,放了俘虏担心他们继续帮助游速反抗,或是回到郑国后再度被征召……
可若是赵无恤自己,面对这些
况,完全有许多灵活的法子应对。比上策是直接派
押送俘虏进
成周,把这些
当做给周天子和周室贵族的“礼物”,周室一定会喜不胜收地收下来的,这样战争期间,这些俘虏就无法再与赵氏为敌。而且还一石二鸟,收买了周王,赵军借道借粮甚至借民夫也就更方便了,可惜啊……
“柳下军将不是上卿,他
格如此,眼光如此,格局如此,是想不到这么好的解决方法的。”阚止是赵氏决策圈内部,唯一一个还算理解盗跖作为的
。
“再不济,也可以残其小指再释放,虽然残忍,但比起一
气屠杀五千
好多了,吾等也不会面临如此被动的局面……”不过阚止说的没错,之所以会发生这种事,是因为临阵的是盗跖,而非赵无恤自己。
赵无恤也没想到,自周
大邑商后屠杀殷
数万后,华夏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