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春秋小领主

关灯
护眼
第三百二十四章 富裕,也是一种天罚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牛耳者——叔孙豹唯有力挺晋国了。

既然成了仪式主持,叔孙豹不得不问:“楚方面,打算由谁引导登台——我听说秦不参加盟会。”

戚林父cha嘴:“我听说楚希望由他们的姻亲,郑引导他们登台。”

叔孙豹还没来得及说话,赵武赶紧说:“虽然这不符合规则,但楚乃是蛮夷,迁就点吧。”

叔孙豹摇:“郑国没有能力监督楚国,如果楚违背誓约,郑国拿什么去责备楚?”

赵武瞥了一撇嘴:“难道现在齐有能力约束我们吗?”

吞并了代国、赢得燕国隐隐支持的晋国,现在更不是齐国敢正眼看的。如果晋真的违背盟约,有傻大胆投诉到齐那里,齐敢接那份投诉状吗?

不顾叔孙豹的愣神,赵武继续补充:“筑造盟誓台进行盟誓,我们誓约的监督是皇天后土,间的监督者只是一个形式而已。更况且,我认为连皇天后土的监督,也是一个形式。真正决定能否守约的,在于盟誓本身的道德律……

季札挂剑的故事你听说了吗?当时季札并没有亲答应赠剑,但他‘心许’了。所以即使当事去世了,季札也要把剑挂在墓地。

季札当时的‘心许’,何曾有监誓,何曾向天地赌咒盟誓?可见,信诺的遵守不在于天地,只在于本心。”

叔孙豹点:“执政说的有道理,即然这样,我们就迁就一下楚,争取先把这场盟会办完。”

戚林父嘿嘿笑了:“既然仪式不重要……执政,楚还要求由他们当先登台,否则他们将继续纠缠,甚至威胁不参加盟誓。”

当先登上盟誓台,意味着“主盟”。这个词颠倒一下,就是现代意思——它意味着“盟主”。

“那不行”,刚才还说仪式不重要的赵武翻脸了:“晋国一直以来就是盟主,从来没有在任谁的后面歃过血。并且这次盟会,起源于晋军兵临郢都城下,而不是相反,楚想让自己先登台歃血,那就让他打到新田城来;楚想背盟,那我就再去一趟郢都……嗯,最近开发代国,家底都空了,正好想去郢都搬点东西。”

戚林父歪着看向叔向,嘴里答复说:“楚刚提出这要求时,我也答复他们了,但楚胡搅蛮缠,说:执政既然说了晋、楚是相匹的国家,如果老是由晋国先歃血,就等于说楚国弱于晋国!况且,晋、楚流做诸侯的霸主已经很长时间了(指楚庄王称霸),怎么能说晋国一直就是盟主?”

叔向不负众望的cha嘴:“我们召集盟国等待盟誓,已经许久了。如果我们在仪式细节上相持不下,结盟便陷搁浅状态,如此一来,诸侯不免疲惫。况且,诸侯归附我们是因为晋国的德行,而不是我们主盟的地位。

既然楚坚持,我们且让一步,先把盟约定下来,而后我们努力于树立武德(即武力),没必要与楚国在小节上争先。再说啦,大国结盟,一定需要一个小国出来主盟,这样楚国就成了那个主盟的小国,这样不是很好吗?”

“大国结盟、由小国主盟”,是叔向的杜撰,但楚国纠缠不休,而晋国刚刚解决了代国,军力尚未修正完毕。继续与楚争执不下,一旦文的解决不了问题,势必要动起武来。目前楚的大军已经开拔到了郑国,晋国两个军被楚隔绝到了长江边,国内再添军队增援,还没有做好准备。

虽然,真正打起来,晋必定是最后的胜利者,但因为这场争执双方各有各的道理,晋国没什么道德优势可言了。即使胜了楚,楚依旧纠缠下去的话,晋时间耗费了,得到的结果依旧——不值得!

叔向之所以杜撰,其实在于晋国本身的兵力不足:晋国三分之一的兵力在楚国,如今被分割成两个部分,一部分被韩起带着,停在宋国花天酒地。这部分兵力已经可以忽略不计了——没有赵兵的配合,韩兵也就是一盘菜。

而另一半兵力在范鞅手中,如今他虽然还在楚境,但楚国的兵力已经拖出其掌控,来到郑国,如此一来,范鞅只剩下背kao云梦泽勉强维持的份了。如果要救援范鞅,晋国需要动员多少兵力?晋国能拿得出足够的兵力吗?

不怕神一样的敌,就怕自己的队友是国足。

韩起的胆怯,让整个局面全颠倒了。好在楚国也知道现在的晋国招惹不得,但他就是跟你耍赖皮,怎么办?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