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步步生莲

关灯
护眼
第235章 赴东京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文官再如何混帐,他们伤天害理的程度也比不上一个据地叛的武将,如锦天下会因他们变成一片不毛之地,良善百姓会因他们而去易子而食……

摘自:(8ciiI9rOhKtuv).

这位官家,对拥兵自重的武将,果然是恶痛绝啊……,

摘自:(PJas6OPVzwfEes).

杨浩暗自凛然,唐朝中叶以来那此目无朝廷的节度使,唐末五代以来专马灯一般篡位自立的武将,在这位大宋皇帝心中留下太多影了。幸好自己,现在还没有展示出强大的武力、和桀傲不臣之心。

摘自:(KK3b09WaBh).

细细想来,古之王朝,都因何事而亡呢?

摘自:(QRVEsR7VG530).

秦因政而亡,汉因外戚与宦官而亡,晋因八王之,藩镇作反,致使胡**中原。藩镇之害,已有史鉴,隋唐两代明君能臣数不胜数,为什么就没有汲取教训,限制藩镇呢?就因为他们不可能知道当时很听话的藩镇会发展到后来跋扈的不可想象的地步。

摘自:(0sOFsfZOvR).

藩镇力量坐大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所谓积重难返,到了火候再去纠正,已是无力回天了,更重要的,隋唐开国之君都是天纵英明,拥有常难以企及的能力,他们自信可以掌握住手中的马缰,但是他们英明强悍,他们那些生于宫之中、长于之手的子别绝没有那样的魄力和能力,为取代便不可避免。

摘自:(r3GHsCSGjF6Sf1jQZZ).

于是这位宋太祖,汲取了秦政亡的教训、汲取了汉外戚与宦官掌权的教训、汲取了晋分封诸王的教训,还有隋唐藩镇之害的教训,终其一朝三百年江山,无政;无外戚、宦官当权;没有分封诸王;没有藩镇造反。可是削兵权、制钱谷、收兵,不可避免地就伤害到了国家武力的元气。

摘自:(MZxyTfu0Po1IrpGW6).

反其道而行,放心大胆地任用臣子藩王,把国家做强做大呢?那么后果就是复制了晋、唐王朝的老路,死的更快、更加难看,不走他们的老路,内部平定,百姓富裕,但是最终也难免论亡于外族之手。在帝王制度下,没有更完美的选择,他只能选择对他来主最合适的选择。

摘自:(8XnpjR6Dk8UyDO43).

仔细想来,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位官家汲取前的教训,以文治武,并没有错,而且这种政治模式正是现代发达国家最常见的政治模式,这位官家的方向并没有错,只是……如果不是矫枉过正,控制军队的方法更加先进、合理一些,宋的国运应该会更长久吧。

摘自:(rVegKtH7QQOpOd).

杨浩并不相信以中原的文化底蕴和地理形势,出一个明君,想一个万全之策,从此一个封建王朝就能国运昌隆,千秋万秋。但是他现个宋,总是盼着自己所处的国家能更加强大、更加强久一些。

摘自:(as7p805d9BAyyg).

思绪飘移了一阵,他的目光又落到密扎上,被两桩轶闻吸引住了。

摘自:(SZYzuPskqnmIhk4).

其中一件事,记得是当今皇上赵匡胤和当朝宰相赵普赵相公同游于京城,官家行至朱雀门时,忽然指着城门土的“朱雀之门“四个大字问赵普:“朱雀之后,为何要加一个之字?”

摘自:(1tPRfNjGc7TEZCpKb4).

赵相公道:“之者,吟助语气之词。“

摘自:(krFIFqV0IPNva2MR).

赵匡胤便嘲弄地一笑,说道:“之乎者也,助得甚事!“弄得赵相公尴尬不已。

摘自:(sVw1qoMvuzkrSj8qjWD).

这桩事记得有鼻子有眼,据说是当时侍候近前的小黄门当作笑话传扬开的。看到这里,杨浩心中不觉一动,以此分析,恐怕这位大力提倡文治的开国皇帝,骨子里其实是看不起文的,只不过他知武掌权之害,不得不借重文来压制,然而这并不能抵消这位倚仗武力一统**的马上皇帝对文的轻视。

摘自:(1mmpxF96JiCby).

再往下看,杨浩又看到一桩有关武的趣事。虎捷左厢都虞侯、领利州观察使党进,骁勇善战,但目不识丁,朝中臣子出征上任之前都要上朝向皇帝辞行,官家知道这位将不识字,特意免了他的致辞,可他却不同意,他的幕僚只好把致词写在朝芴上叫他背熟。

摘自:(vqe1dGM6i52rNLO4lw).

不料,这位党大将军上朝后,一时紧张,背好的词儿忘个光,便跪在官家面前,瞪着一双大眼一言不发,看得官家和满朝文武莫名其妙。吭哧憋肚半晌,党大将军突然想了一句词儿,大声说道:“臣闻上古民风淳扑,请陛下多多保重。”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