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之1972

关灯
护眼
第一百零八章 新型装甲车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克导弹发架,用于发有线制导的“红箭”-73反坦克导弹。

车体后部为载员舱,可载员8,他们背靠背而坐,两排座椅中间是主要燃料箱,车后的2扇车门内有两个附加油箱。载员舱部有4个长方形的预备舱门,每个载员都有1个击孔和1个观察镜,最靠前的2个击孔是56式或班用机枪击孔,其他是供56式冲锋枪或自动步枪击孔,车尾还有1个预备击孔,供载员舱最后面的2名战士掩护后方使用。

73步战车拥有完整的集体“三防”空气过滤系统,完全可以在核生化污染区作战。当遭受核攻击时,车内的传感器就会马上发出警报,并使整个防御系统开始工作,密封舱盖,在车内产生一定的超压,防止外面的空气通过不严的缝隙渗车内;同时,车上还装有乘员过滤空气的装置。”高所长详细的把装甲车门打开来介绍道。

“恩不错!”李国强看着这辆战车评价道,现在电脑还没有普及,后世更先进的战车也做不出来,86式是现在最理想的战车了。

“首长请看这73式轻型式装甲车”说着高所长走到了旁边的QL550轻型式装甲车前面。

“73式装甲车采用了装甲钢全封闭车体,大量采用薄壁框架结构,受力部位采取局部加强措施,保证各焊缝、孔密封,使车体具有足够的刚强度和防护能力。其正面、侧面可以防7.62毫米穿甲弹的袭击。后甲板和甲板可以防7.62毫米普通弹和碎弹片来袭,优于国外同类轻型装甲车。

73式装甲车作为火力突击车,甲板配备了12.7毫米机枪1挺,车内乘员4,作为运兵车乘员最多可达7-8。适合装备于机械化步兵、空降兵,担负快速突击、向敌纵发展作战任务。其底盘承载能力为1.5吨,可以作为轻武器、反坦克导弹、近程防空系统的承载平台,也可以根据需要改制成指挥车、运输车、侦察车、救护车,实现多种用途,担负多种战术任务。

还有这边的73式伞兵战车,“伞战”由动力室、驾驶室、战斗室,兵员室四个部分组成,驾驶室在车首左侧,动力室于车首右侧,战斗室则位于车体中央,采用炮塔式结构,装有1门小径机炮及反坦克导弹发器1具,乘员3,载员至少4。乘员分布与BMD系完全不同,车首驾驶室1(驾驶员),车长位于驾驶员后方,炮塔由1名炮手作,这是中国履带装甲车的一贯布局,兵员室则设在尾部,可以容纳约4名步兵。

“伞战”的后门采用一扇门板的简单设计,比较轻巧。就车体的布局来说,新“伞战”不但没有俄系的标新立异,反而承传着许多如六三式等早期中国装甲车的味道。

新“伞战”的武器系统集中于新型的单机炮塔,主炮是一门30毫米机炮,该炮采用链式供弹,备有125发穿甲弹、225发榴弹,对地有效程4000tA尺,对空有效程2500公尺,总体设计与俄国的2A72相同。”高所长一气就把剩下的两辆战车都介绍了一遍。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