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此时,高句丽已经彻底粮绝,据报,建安城里的高句丽
已经把战马都吃光了,现在已经在吃
。
吃
。
这已经是到了最绝望的时刻,可乙支文德还不肯降。但高句丽此时虽然还拥有三十余座山城,有近二十万兵。
但实际上,高句丽小朝廷所在的建安城已经成了一座孤城,被切断与外面联系了。
他最近的援兵,就是安市的杨万春。
但就在此时,同样粮绝的杨万春犹豫许久,在与唐军密使谈判多次后,终于决定率军开城投降。
三月十
。
安市城主杨万春率八千
开城投降唐军,李靖也终于夺下了这座啃了两年都没啃下的坚城。
杨万春的投降,让高句丽
最后的一点侥幸也没了。
随着冰消雪化,唐军终于开始再次出击。
面对唐军,一座又一座山城投降。
四月初一。
建安城下,李世民骑着汗血宝马,遥望城
。
“进攻!”李世民冷冷的发出命令。
一排大炮猛烈轰击,阵阵烟火,炮声隆隆,被李世民封为建安侯的杨万春带着几万高句丽降兵,对安市发起猛烈攻击。
战斗打了三天三夜。
建安城里的乙支文德虽粮绝到吃
,可却依然凶悍无比。
若不是有唐军押阵,杨万春的降兵早不知道崩溃多少次了。
不过虽然城下伏尸累累,可三天后,最终还是让杨万春用尸体铺出了一条血路,杀进了建安城。
杨万春
城之后,屠灭了建安城。
当时城里只剩下了三千余
,被杨万春和他的一万余麾下杀光了。他们三天时间,在城下伤亡一万余,几乎是伤亡了一半。
建安城的攻陷,也终于标志着立国数百年的高句丽的灭亡,不是如以前那样败于中原王朝,而是被彻底灭亡。
看着那死寂的城池,李世民转身回了船上。
“把高藏和乙支文德的尸体带走,其余的尸体全烧光。”
战争已经结束。
如何处置高句丽的疆土?
如何处置高句丽的百姓?
在此前三年战争里,唐军实行的是攻下一城,就押走所有
的办法,为的就是防止他们反抗。为了惩罚高句丽
几百年来的
侵,特别是几十年前征辽之战中死去的那些汉家子弟,俘虏的高句丽
都被贬为
隶,运回中原发卖。
而当年隋朝征辽时被俘虏留下的汉
,确认身份后被送还家乡。
三年,唐军差不多是运回中原一百余万高句丽
隶,还有一些则逃
山老林,或者逃去了百济、新罗和靺鞨、室韦。
如今,随着春季战争结束,大量投降的高句丽都在唐军的俘虏营里,有近百万之巨。这些
多数已经饿的不成样子。
魏征提议当安抚这些
,放他们回乡,授给他们田地,编户齐民,以后他们就是大唐的子民。
“臣坚决反对!”马周高声说道。
“大唐对高句丽是灭国之战,如今既然已经灭国,而且此前已经将百万高句丽
发卖为
,那么就应当一劳永逸,永绝后患。这剩下的百万高句丽
,应当也全部发卖为
隶,最好都是卖到中原去,这样我们接下来移民过来,就不用再担心高句丽
的死灰复燃。”
魏征讲仁义,而马周讲王霸。
如果用魏征的,朝廷也只是得个名,但既然之前已经都那样做了,这名其实也得不了。况且,大唐是灭国的,大唐是要把这里变为直辖地,不是想在这里实施羁糜制度,也没打算再扶持高句丽
来代管这里。
一劳永逸,斩
除根,永绝后患。
这几个词在李世民的脑海里旋转。
他确实也顾忌名声,但现在不是讲仁义道德的时候。大唐前后费时八年,大战三年,伤亡了数万将士才拿下这片疆域,他有什么理由放手。
“房相,依你之意呢?”
房玄龄道,“臣支持马相国之意。”
“辅相。”李世民又问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也赞成灭高句丽,尽
其民。
高士廉、宇文士及、褚遂良、岑文本等一个个的宰辅都问过了,多数是赞成马周的意思。
李世民目光最后转到李靖、李绩、秦琼等诸位将帅那边。
无一例外,他们都支持马周。
李世民脸上露出了微笑。“汉宣帝曾说过,汉驭天下有道,王霸道杂之。对自己
民以仁义教化,对外敌以王霸屠灭,胡无
,汉道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