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在座的这些宰相,也并不就愿意李超回来。
李超那么
折腾,还是让他在地方上多呆几年吧,他们在朝中也清静一些。
“要不,加个检校职。”房玄龄道。
检校,有代、摄等意。
唐初检校官一般有两种,一是尚未授其官,已掌其职事,这是代理官职之意。另一种则是虽在其位,但不谋其政。隋唐之时,检校多是代理,荣衔加官还不流行。只有到了晚唐五代的时候,那个时代检校才大行其道,基本随便一个镇将,可能都要检校一个尚书左仆
什么的,有了几十级的完整检校官职,相当于是另一套加衔系统。
现在房玄龄说给李超一个检校衔,当然不会是代理之意。李超的官职已经够多了,而且都很高,再让他代理什么?总不可能代理尚书吧,李超已经是兵部尚书了。
能检校的也只有三省的长官职了。
尚书左右仆
,侍中、中书令,这四个官职可检校,尚书令这个职位之前是皇帝担任的,而且这职位太高太重要,因此不可能再轻易授
。
“检校侍中?”长孙无忌问。
现在三省中,以尚书省最重,中书和门下次之。
李世民想了想,“检校尚书左仆
吧。”既然这个检校只是个荣誉加衔,那就没必要再在侍中、中书令、左右仆
中犹豫了。
反正检校了左仆
,李超也一样是在其位不谋其政的。
“再特封李超一子灵武县开国子爵位,实封百户。”
李超已经是赵国公了,再往上,那就只能封王。一般
况下,王是绝不会轻易的加封的。李超之前还已经特封一子为郡公。李超的这个封临洮郡公的儿子还没出生呢,因此总不能还在娘肚子里就直接晋封为国公吧?
因此李世民只能再封李超一子爵位,这次封的是个开国子,给了一百户实封,很不错了。
如此一来,李家三代,就有了四个爵位,一个赵国公,一个上洛郡公、一个临洮郡公,还有一个灵武县子。
这种宠幸,满朝上下也没有别
了。
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检校尚书左仆
、平章事、京兆尹、兵部尚书、太子少保、崇文馆大学士、翰林院承旨学士、朔方镇节度使、灵州刺史、定北都护府都护、世封封州刺史、赵国公李超!
看着李超的这一长串的官爵职位,一众宰相心里都生出一
浓浓的惊叹之声。
尤其是裴寂和封伦两个已经靠边站,只是个摆设的三公,更是羡慕妒忌啊。
“给河东的李靖,河北的李世绩、陇右的窦诞、关内的秦琼四位大都督传旨,让他们都做好准备,配合好朔方李超的行动,帮助牵制吸引突厥
的部份兵马。”
灵州,乌堡。
三山环抱中的一座小堡,驻扎着二百突厥骑兵。
“夹毕特勤有令,调你们立即回丰州。”
“乌堡不守了吗?”
“不守了,特勤接到
报,唐军正大举北上,乌堡根本守不住,让你们立即撤回丰州。”
把守乌堡的那个将领,没有置疑阿史那思摩的命令,收拾收拾,带着部下撤了。
离丰州五百里,就算离磴
也有二百里呢。中间还隔着沙漠,孤军守在这里,唐军不来还好,一来那他们就是等死了。
灵州,定远。
乌堡南三百里,定远城中,五万兵马已经在这里集结,除了一万兵马留守,李超把灵州能带的兵马都带上了。
“大帅,长安来的快马急报。”
李超接过,检查封印,然后打开。
“嗯,陛下已经有决定了。”
“如何?”
“陛下赐阿史那思摩为李思摩,赐封和顺郡王,授右武侯大将军,朔方节度副使、镇北都护府副都护之职。”
苏定方等
听的直吸气。
好大方的赏赐。
赐姓封王,又见赐姓,但这却还封了王。还一下子成了朔方镇的节度副使,成了他们的上司了。
继褚遂良来做了副使,又来个突厥
副使。
“镇北都护府,这是新置的吗?都护又是谁?”
“都护由本帅兼任。”
李超也看到了对他的加封,又赏了一个儿子爵位,他还被加了个检校尚书左仆
之职。
对这些,李超倒是荣辱不惊。
“报!”
“乌堡的突厥
已经撤走,那里是一个空堡了。”
“看来李思摩还是说话算话的,很好,现在他的投诚已经有五分可信了。把陛下对他的加封赐姓诏书送去丰州吧。传令下去,明
四更造饭,五更出发!”
李思摩既然把乌堡让出来了,那他自然就不客气的收下了。
从今天起,乌堡就正式更名为宁远城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