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重伤或是患上重病的战俘释放——这是为断手断脚的小肯尼迪量身定做的
换条件,不过对德国而言也是比较有利的,德国
现在关押着两三万美国伤病号,每个月的医疗支出都是一笔巨大的开支。而且在
换俘虏的条件中,德国还要求美国
支付被释放俘虏的伙食费和医疗费。
由于需要释放的美国伤病号远比要放出来的欧共体的伤病号要多,所以华盛顿的政客们都认为这是德国
“软弱”和“急于达成和平条约”的表示。同时赫斯在会谈中表明的不会用原子弹杀害美国平民的立场,虽然不知真伪,但是也被认为是一种软弱。
“德国
正在变得软弱。”目前还是总统,很快就要变成战争部长的华莱士在白宫的内阁会议室内对肯尼迪和其他参加会议的美利坚高层说,“而我们必须继续显示强硬,对欧洲和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空袭还应继续。”
美国往
尔兰的土豆田里丢炸弹的行动在罗斯福还活着的时候就开始了,一直持续到现在,不知道在
尔兰岛西部的土豆田里炸出了多少大坑,同时也造成了一百多架B-29失踪!不过即便代价惊
,美国
仍然坚持轰炸土豆田,因为这样的行动显示美国有能力进行反击。
如果必要,现在轰炸土豆田的B-29就会携带上细菌炸弹去轰炸欧洲共同体的大城市!
另外,对
尔兰土豆田的空袭还能有效牵制德国空军的兵力。迫使德国
大量增加可以用于夜间截击的重型战机(通常是双发、双座并且带雷达。
而美国
对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昼间大空袭同样代价高昂!在第一次千机大空袭中就有177架各型飞机没有返回。损失率超过了17%!
这么高的损失率肯定是难以长期承受的——这等于一架飞机平均执行6次任务就会被击落——但是一想到把新阿斯
尼亚联邦这个南美法西斯国家炸碎的可能,华莱士(他目前已经兼任了战争部长)和海军部长福莱斯特还有威廉.莱希、马歇尔、欧内斯特.金和阿诺德这几个军方的高层,就一致同意继续这种代价高昂的空袭。
“他们的兵力也很紧张,”华莱士对肯尼迪说,“根据可靠
报,德国
已经要求奥丽加派出俄罗斯伪军的空军远征军去阿根廷参战。”
肯尼迪有些不解,“怎么会呢?德国
有那么多的飞机,怎么可能拿不出几百架战斗机去保护布宜诺斯艾利斯?”
陆军航空兵司令官阿诺德早就知道肯尼迪会有此一问,马上解释道:“德国和法国的岸基昼间战斗机数量最多就是七八千架,虽然不少,但是要负责的战场也很大,欧洲要防守,大西洋上的许多岛屿都要布署,另外他们还向
西的贝伦和圭亚那大量派遣飞机……那里是进犯加勒比海的基地。”
肯尼迪明白了:“也就是说德国
将他们的岸基战斗机的主力都布署到了
西北部和圭亚那,准备从那里进攻特立尼达岛?”
“对,就是这样。”威廉.莱希回答道,“德国从1942年就开始布署进攻加勒比海的行动了,在圭亚那修建了许多机场和码
,控制了
西北部的贝伦港后又大肆扩建,目前圭亚那和贝伦已知的德军大型机场就不下50座,足足可以布署5000架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