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无二。若真是那宇文述下的令,那朕也不会这么容易放过他了。好了,此事朕已有计较。你先起来吧。”
王世充心中松了一
气,老实说,他也不知道那供词里面写的什么,只是本能地觉得刚才杨广没有当场下令斩杀宇文述,事
总是有变数,不能一下子就落井下石地妄议宇文述的生死,而且,从他的内心
处,宁可让宇文述呆在左翊卫大将军的位置上,也不愿意明显更加
明强
的于仲文在这里。
王世充站起了身,笑道:“陛下,如果没有别的事
,那
民就先告退了,陛下如果信得过的话,可以派出内侍跟
民下回的商队一起行动,所有的账目,都会向陛下出示,
民会依刚才所说的,把下回的所有利润全部献给陛下。”
杨广笑着摆了摆手:“我大隋国富民强,还不至于靠了你一个商
来发赏钱,你只要好好依法经商,按朝廷的定制纳税即可。朕还有事要问你,先别急着退下。”
王世充连忙说道:“愿闻陛下玉音!”
杨广的目光炯炯,直刺王世充的双眼:“朕记得你初
仕途,是从军平定南陈的时候,当时你是在贺若弼的军中效力吧。”
王世充的心中“格登”一下,知道杨广一定是要对那天私下里议论国政的贺若弼,高熲和宇文弼下手了,幸亏那天自己听到了这些
谈话的内容,不然要是答错了,今天可就要碰上大麻烦了,在这个昏君手下做事,还真是步步杀机,一刻也大意不得。
于是王世充点了点
:“陛下还记得
民当年从军的事啊。当年
民依了父命,兄弟三
一起从军,先是在贺若弼将军的帐下,后又给调归了王世积将军,然后又跟着韩擒虎将军行动,蒋山一战,又
差阳错地回到了贺若弼将军那里,最后平定南陈论功的时候,是当时身为征南元帅府长史,尚书左仆
的高熲向上报的功,给
民封了一个九品校书郎的官职。”
杨广哈哈一笑:“朕听说过王行首在征南时立下的功劳,按说给个四五品的开府或者上仪同都不为过,只给了个九品校书郎,是有点过分了。”
王世充正色道:“当年南征灭陈,有大功的
太多了,不止
民一个,僧多粥少,许多关陇出身的部将需要这一仗立功得爵,而
民当时只想求个官身,当时虽然有些不平之意,不过现在也算想通了。”
杨广的眼中闪过一丝耐
寻味的神色:“那你是不是会怪贺若弼和高熲埋没了你的功劳,没有让你得到应有的官职?”
王世充马上说道:“当时是有点无法接受,但高熲后来找过
民,说是跟
民同族的王世积大将军,一再地宣称
民的父亲乃是西域胡
随母改嫁易姓进的王家,不宜重用,所以才给了
民一个九品文职,当时高熲也许诺,这次不会为
民一个
得罪王世积,以后再有征战,会安排
民从军建功,
民虽然心中不服,但哪敢得罪当时一手遮天的高熲呢?也只能认了。”
杨广微微一笑:“哦,这么说来,你也没有那么对高熲死心踏地喽?”
王世充脸上闪过一副无奈的神色:“
民当时只不过是象只小蚂蚁一样的存在,无权无势,还要成天提防着王世积上门来夺我家产,不瞒陛下,就是在南征之前,这王世积就曾上门强抢过我们家的家产,借
先祖母已死,先父和
民兄弟三
不配再在王家呆着,非要赶我们出王家,连
民的后脑勺都挨了他手下一棍,险些送命,若非如此,我们几个商
之子,又怎么可能从军南征呢?就是想混个军功,得个官职,找上一两个贵
以自保啊,当时能得到象高熲这样的重臣庇护,那可真的是觉得天上掉了大礼啊!”
杨广点了点
:“朕能体会到王行首当时的心
,只是按理说,后来高熲也待你不满,安排你屡次从军建功,一路提拔你到了五品的兵部员外郎,可以说对你有知遇之恩了,你又为何在前途一片大好的时候,转投了楚国公呢?这是朕多年来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
王世充马上回道:“那是因为
民跟着高熲的时间长了,发现这个
并非
民原先所想的那样忠于国家。他为了保那个不成器的姻亲房陵王,几次三番地与先皇和陛下作对,明知房陵王是烂泥糊不上墙,仍然不肯改变初衷,还发动朝中那些被他提拔过的文官武将一起造势,站在房陵王这边,哼,
民当时就想得明白,他不就是看房陵王没有才能,又醉于声色,方便给他所摆布和控制吗?所以此
虽然有忠直之民,但用心却未必纯正,这也是
民离开他,转投楚国公的根本原因。”
杨广哈哈一笑:“想不到王行首不仅是个良将,能吏,更是个
明的商
,眼光也有独到之处,能看得清楚时局,不简单,不简单哪。”
王世充恭顺地说道:“不敢当,效忠朝廷,忠于皇帝是
民应尽的本份,
民之所以能做生意,全是托了国家强大,主上英明的洪福,自然应该坚定地和至尊站在一边,先皇当时不满房陵王,属意陛下已经是路
皆知的事
,只有高熲为了自己的利益还在顽抗,企图磨到先皇驾崩,他好能进一步大权独揽,作为高熲一手提拔的下属,
民当时也曾几次劝过高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