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汉末召虎

关灯
护眼
第四百三十三章 妙法破天机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这条水渠是这几刚开凿而成,渠底是全新的水泥,源正是盐池北部不远处的甘泉,流向的则是一处盐畦,这是来验证张辽对于“雨水盐”奥秘的猜测。

这处盐畦属于第四盐畦,里面是卤水,而且在阳光的照下,卤水已经开始泛出盐花,正处在结晶生盐的时机。

水渠并不是直接流盐畦,而是与盐畦之间以三条小渠相连,正好对应盐畦三个,开辟三条小渠和三个是为了淡水和卤水的均匀汇。

因为下雨时,雨水与卤水属于最均匀的汇,如今张辽只能极力模仿这种形式了,为了验证这个奥秘,他可谓将一些都考虑周全了。

而且在小渠中有净的石子和布团,是为了过滤溪水中的杂质,保证淡水的洁净。

“引水!”

随着张辽一声令下,水渠南侧的三个出水同时打开,渠中泉水顺着三条小渠淙淙流向盐畦。

那个经验丰富的老盐工带着四五个盐工,拿着木尺测着盐畦中的水,紧张又期待的看着泉水缓缓流来。

这也是张辽的吩咐,他认为卤水和淡水混合出盐,必定有一个最适合的比例,多了或少了都达不到效果,正如老盐工所说的,历来的“雨水盐”也要正好适量的雨水才能生出,雨和微雨都不行。

张辽无法测量淡水和卤水的比例,但他用了一个妙法,在当下雨之时,他令先用木尺测了一个盐畦中雨前卤水的度,又测了雨后水的度,约莫的算出了雨水与卤水的混合比例,而幸运的是那的降水果然生出了雨水盐,张辽便采用这个比例来验证了。

他的测比例办法,令众称绝,荀彧更是道,这种方法在很多农业、术算等很多方面都能用到,完全可以推广。

随着泉水流盐畦,畦中卤水本来结出的盐花又慢慢消失了,畦底本来结晶出的粗盐也再次溶解了。

在无数的注目下,时间慢慢过去,水面达到木尺一个刻度,几个盐工同时呼喊“停水”,盐畦上几个盐工急忙将堵上。

老盐工上了岸,看了看顶的太阳,向张辽礼道:“将军,且回去休息吧,午时烈,不宜多留,今午后,便能开始生盐。”

张辽摇了摇,笑道:“恐怕诸位都没心休息,我等便在这里等候罢。”

河东郡是个低洼的盆地,此时虽是初夏,天气却已极热,但张辽等还真没心思回去休息,那些盐工同样如此。

在众的期待中,时间慢慢到了午后,盐畦中水位慢慢下降,水面开始生出盐花。

又过了近一个时辰,水底也有越来越多的盐粒结出。

张辽还没有发话,一旁的老盐工就忍不住跳进了盐畦,从水底捞出一把盐粒,在众瞩目中,放进嘴里一尝。

老盐工的眼泪顿时流了下来。

“莫非不成?”众见此况,正自失望,却见老盐工在畦水中朝张辽跪下,嘶声大叫:“成了!成了!雨水盐成了!真苍天有眼,赐贤于我等哪。”

成了!盐池四周数百齐声欢呼。

雨水盐的成功,对他们而言很重要!

要知道,在三皇五帝之时,百姓便从这河东盐池捞盐,加上焚水煮盐,这两种古老而笨拙的方法持续了数千年,直到战国末期,们才探索出了盐畦晒盐之法。

而从盐畦晒盐之法,到四畦之法晒盐,又经历了数百年,才达到如今的况,但仍是杂不一,盐质不齐,依靠天时,限制太大,产量不高。

但这个发展过程,已经是经历了数千年时间,更是有无数的探索,可谓漫长而艰难。

如今,在张辽的尝试下,竟然通过工手段,制作出了雨水盐,上等盐,众如何不喜?

齐鲁之地有海水煮盐,但过程极为复杂,成本极高,关凉之地有井盐,但产量低,成本高。河东盐虽好,却有瑕疵,更依靠天时。

而雨水盐试制成功,河东盐从此不必再依靠天时,这标志着河东盐真正成为天下第一盐,无论产量、质地,还是成本!

当此之时,连一向稳重的荀彧也是满面狂喜,至于郭嘉,更是呼喝着一众将张辽抛起来欢呼。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