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民国之文豪崛起

关灯
护眼
424【同道中人】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那位叫杨淑芬的学生,第二天便被周赫煊送回家中,临走时少还有些舍不得,估计是对周赫煊怀有慕之。龙腾小说 Ltxsfb.com

范哈儿刚刚坐船前往上海,周赫煊便见到了四川那位大资本家——卢作孚。

提起卢作孚,一般都会联想到民生航运公司。这家航运公司,在本侵华之际,转移了无数国家、民族资产和百姓群众,也载着无数士兵出川抗

但卢作孚不仅仅只搞航运,四川第一条铁路(北川铁路)是他建的(正在修建中),四川最大的煤矿(天府煤矿)也是他建的(正在修建中),还有西南地区最大的纺织染厂(三峡织布厂)也即将动工。

再过几年,卢作孚还会创立民国时期最大的民办科研机构——西部科学院,并在四川架设乡村电话网络,在重庆开辟温泉公园等等。修公路、开运河、办农场、建工厂、辟公园、设医院、建图书馆、建博物馆、建学校、建体育场、搞旧城改造……这位卢先生样样都来,而且全都办得很好,实业兴国并不只是说说而已。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太祖曾说:“中国近代历史上,有四个是我们万万不可忘记的。他们是:搞重工业的张之,搞纺织工业的张謇,搞通运输业的卢作孚,搞化学工业的范旭东。”

张之和张謇,想必不用多说,大家都比较了解。

范旭东则是天津久大盐公司的董事长,自行摸索研发国产纯碱和硫酸铵等化学产品。周赫煊即将创办的搪瓷厂,其中许多化学原材料,都需要向范旭东的久大集团购买。

卢作孚能够与张之、张謇和范旭东齐名,可想而知他对中国民族工业的贡献。

“哎呀,周先生,久仰大名!”卢作孚高兴地和周赫煊握手。

周赫煊笑着说:“作孚兄,彼此彼此啊。”

卢作孚哈哈笑道:“我跟周先生不能比,周先生的全套学术专著,现在还放在我的书房里。”

卢作孚最开始并非是商,他是搞教育的,曾担任地方公署教育科长,主张“教育救国”。卢作孚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崇尚“通俗教育”,他曾在成(和谐)都创建了诸多陈列馆、博物馆、图书馆。

可惜因为军阀混战,卢作孚的教育事业两度夭折,心灰意冷之下才跑去经商。

所以说,卢作孚面对周赫煊时的热,并非假意客套。他面容严肃地说:“周先生,你写的那本《菊与刀》,我反复读了十几遍,真的是句句如金啊!我去年春天到东北考察,亲眼目睹了关东军的种种行径,小本狼子野心,早晚要武力侵中国!”

卢作孚显然也预料到了东北危局,他去年从东北考察归来,立即向公司员工和学校师生做国演讲,揭露的狼子野心。他还写了本《东北游记》印刷成册,送给四川的军阀政要、社会名流和亲朋好友,并在重庆《星搓》周刊和《青年世界》杂志连载。

可惜,没几个愿意相信,就算有相信,也顾不上未来之事。

卢作孚反复阅读周赫煊的《菊与刀》,书中将本侵华的原因分析得是道,甚至还预测了中国的抗局面。卢作孚对此感佩服,虽然他没有跟周赫煊见过面,但却早已引为知己。

没有谈生意上的合作,而是聊起了东北问题。

周赫煊说:“侵东北,可能就在今年。”

“这么快?”卢作孚惊道。

周赫煊点说:“如今正是侵东北的最佳时机。第一,本国内经济危机严重,军国主义分子趁机叫嚣对外扩张,本社会舆论已经倾向于进攻中国,这些舆论对本政府和军方影响很大;第二,本在东北的租借地即将到期,他们必须抢在租界到期以前出兵,否则就会失去出兵的借;第三,东北军锐此时尽在华北,东北防御力量空虚;第四,国内刚打完中原大战,不管是中央还是地方军阀,都负债累累,没有那个财力出兵抗。综合这四点,只要本不是傻子,都必然会选择尽快侵。”

卢作孚认为本会侵东北,只是目睹关东军行径后的凭空预测。现在他听到周赫煊这么有条理的分析,顿时更加肯定这种预测,担忧道:“那可如何是好?听说周先生和张副司令私,你有提醒过他吗?”

“提醒了,”周赫煊无奈地说,“但没用,东北军锐都布防在华北,用来震慑那些怀有异心的军阀,暂时无法抽调军力防御。”

卢作孚说:“是外敌,地方军阀只是内寇,怎可顾内而舍外?”

周赫煊苦笑道:“但对张副司令来说,暂时只是假想敌,地方军阀却是摆在面前的敌。”

“军阀误国!”卢作孚气愤道。

卢作孚没理由不生气,他年轻时追求教育救国,但前后两次兴办教育事业,都因为军阀混战而流产。

如今卢作孚已经妥协了,只能选择跟他最厌恶的军阀合作,在获得刘湘的支持后,果然生意做得红红火火——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