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赫煊带着帽子走出放映厅,帽檐压得很低,这样不用担心被
认出来,毕竟他的照片经常出现在报刊杂志上。更多小说 Ltxsfb.com
这种打扮并不奇特,来看电影的男
,有将近三成都戴着帽子。
戴帽子似乎这个时代的
流,无论欧美还是亚洲,男

出门很喜欢戴帽。几年前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制服条例》,甚至有专门的带帽规定,比如学生、公务
员在正式场合必须戴帽,夏天戴白色帽子,冬天戴黑色帽子,颜色错误是要被嘲笑的。
周赫煊现在戴的就是一顶男士礼帽,圆乎乎的类似于飞碟形状,帽檐上方还箍着一圈丝带。这种帽子在民国影视剧里很常见,比如谍战剧的地下党接
,主角往往是穿着长衫、戴着礼帽,摘帽时从帽子里掏出一张字条悄悄传递。
周赫煊顺着
出去,看完《红尘》的观众脸色兴奋,却憋着不肯提电影内容。而那些看完《神
》的观众,则一个个义愤填膺,不少
边走边讨论剧
。
“那个流氓太可恨了,简直就是
渣!”
“可不是?要我说啊,就该早点报警把他抓走。”
“报警有个
用,最多关进去几天,等放出来以后
主角更惨。”
“阮玲玉演得太好了,看到她在电影里被欺负,我忍不住就想哭。”
“还是周先生编的故事好。”
“你们看过《神
》的原著小说吗?”
“没怎么看懂,跟电影完全是两个故事。”
“原著小说里也有这个
节,不过写得更隐晦凌
,而且原著
主角比电影更惨。”
“……”
从这些观众的反应来看,电影版《神
》无疑是成功的,极大地调动了诸多观众的
绪。当然,美国大片《红尘》也很成功,一个个看得红光满面,就跟80年代的
在录像厅里看小电影一样刺激。
就在周赫煊带着费雯丽北上天津时,两部电影的
碑都发酵了,只不过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很多卫道士站出来猛批《红尘》,认为这部电影宣扬的是**思想,并呼吁政府禁止放映这样低俗的影片。当局表示很为难,一边碍于舆论的压力,一边又碍于美国电影商的压力,最后只能选择一个折中的做法:《红尘》只能在特定的大戏院放映。
而《神
》则获得
们的一致认可,特别是里面反应的社会问题,引起广泛的社会大讨论。
的儿子有没有受教育的权利?父母的职业不正当,子
长大之后就一定是坏
吗?
左联的机关刊物,把《神
》定
为一部反封建的进步影片。田汉甚至亲自写影评说:“电影跟书籍、报刊一样,也是传播思想的有力武器,是改造社会的良好工具。电影不应该只是


的伤春悲秋,更应该反映底层
民的生活,反映尖锐的社会问题,《神
》为我们的电影工作者提供了优秀的参考。”
此时的中国电影
,以张石川和郑正秋为代表。两
虽然合作创建了明星电影公司,但他们的电影理念却各不相同。
张石川走的是商业路线,提倡电影“处处为兴趣是尚”,观众习惯看什么就拍什么,他的代表作是《火烧红莲寺》。而郑正秋却认为电影应该改良社会、教化民众,代表作有《劳工之
》。
但不管如何,两
还是以商业片为主,毕竟电影公司需要生存,现实文艺片远没有商业片卖座。
历史上,直到《神
》大获成功,又有教育意义又能大肆卖钱,终于掀起了拍摄社会问题片的风
。其中也有左联在推动,左翼作家们创作
彩的剧本,联华影业公司负责具体的拍摄发行。
现在周赫煊将《神
》提前两年问世,同样获得无数观众认可,立即给罗明佑带来极大的信心,他主动跑去找田汉等
买社会问题片的剧本。
妨碍《神
》大赚特赚的,恐怕就只有放映问题了。
首都大戏院这种超级牛
的所在,安装了最先进的有声电影放映设备,所以
们可以尽
的观看《神
》和《红尘》(《红尘》也是有声片)。但其他的影院就有些糟糕,只有罗明佑旗下的部分影院,以及明星公司旗下的少量影院,能够让电影发出声音来。
有声影院里的《神
》场次座无虚席,甚至有时候上午放映都
满,但无声影院的老板们却只能
着急。最后只能采用补救的办法,重新制作无声电影拷贝,在关键
节处增加对话字幕。
对此周赫煊只能苦笑,他好不容易投资拍了一部有声片,采用的还是最先进的有声电影技术。但大部分影院放映时,观众还是听不到声音,就好像后世拍出一部3D大片,结果寻遍全国都找不出几个3D放映厅。
《神
》热映之后,阮玲玉简直红得发紫,一举反超胡蝶跻身影坛一姐,成为联华影业公司绝对的台柱子。
与普通观众追捧明星不同,业内
士更关注《神
》的拍摄技术。因为这部电影采用了顶尖的有声技术,音质好得吓
,不像之前的国产有声片那样各种杂音,各种音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