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关灯
护眼
第五百章 风起云涌(十一)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装备了四十余门火炮的“加的斯岩石”重型战舰泄愤似的一顿炮火,将几艘清军水师的鸟船打了个七零? 小两百名清军水师一声喊,纷纷弃船跃水中,然后向奋力向岸边游去。更多小说 Ltxsfb.com由于这边已是近海,东岸吃不准前方海岸线的水,再加上也无意对清军普通官兵赶尽杀绝,因此变任由他们逃去了,都是一群可怜罢了!

是啊,与全副武装的东岸战舰相比,清军水师的装备确实太原始了!而控着这样原始装备与东岸作战的清军水师官兵,难道不是可怜吗?

当然了,或许有会问,清国朝廷上下被东岸海军吊打这么多年了,难道就一点没有出动,除了迁界禁海外就没有别的招数了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事实上东岸不是没有听说过清军曾在荷兰的帮助下建造了一艘西洋式大帆船,但对其型制、吨位、火力、航一概不知,这次“加的斯岩石”号北上,其中之一的目的,就是寻找这艘被作为清军水师旗舰的船只,只不过到目前为止他们仍然没有找到,因此很是生气。

这会“加的斯岩石”号与台湾银行辖下的两艘“星”级轻巡洋舰——军官由海军退役士官充任,水手则在宁波、登莱两地就地招募——所在的位置正是后世鼎鼎大名的大沽外海。当这三艘可在辽海横冲直撞的现代化战舰突然直扑这里时,恰好遇到几艘清军水师小船在外海训练炮,结果就直接杀了过去,一通炮轰后彻底终结了这几艘小小的清军战船的命运。

只是,他们要寻找的清军大型战舰在何处?这艘由荷兰技师指导修建的船只,往是一艘可以在辽海威胁东岸普通运输船的存在,往大了说就是承载了清国海军崛起的希望,因此将其找到并彻底击沉,不但可以继续巩固东岸的海权优势,同时也可进一步打击清国本就衰微到极点的水师元气,可谓一石二鸟。

“找不到就算了,应该不是在天津卫这边。”海军第三舰队鄂霍次克海分舰队司令、“加的斯岩石”号舰长、海军少校司顿意兴阑珊地说道:“听说鞑靼在卫河附近的海底打了很多粗壮的木桩,吃水浅的小船可以安然通过,但吃水在2-3米的大船就很难说了,因此这艘大船应该不会停靠于此。之所以我们来这儿,不过是求个心安罢了。”

东南风依旧吹拂着,大家一时间都有些沉默无语。在底下回报救起了二十多名落水的清军水师官兵后,司顿少校终于下令撤退了,三艘东岸战舰一字排开,在大沽外海耀武耀威了一番,然后纷纷转向北偏东,沿着顺天、永平二府的海岸线北上,一边观察沿岸是否有这些年悄悄兴建的清国港、船只,一边搜索那艘传说中的大船。

顺天、永平二府的海岸线,大致就是后世的唐山、秦皇岛、山海关一线,在明末时、经济还不错,虽然经历了清军几次盘关劫掠的苦恼,但终究元气损失不大,亦未遭到世中军阀、流寇的骚扰,因此生民百姓的子过得还算不错。

在清军关后,这里更是成了相对稳定的大后方,除了早期被莫大帅纵兵上岸掳掠了一番外,其余时间当真是“无病无灾”,增长迅、经济展繁荣,几乎就是休养生息了多年的整个北方各省的缩影。

不过,与和经济快恢复的势所不相符的是,这两府的沿海地区仍然是一片荒芜,眼所见到处是芳萋萋,偶见一些倾颓倒塌了半边的房屋,应该是当年迁界禁海时未及焚毁的居民房屋——荒芜的沿海地带已成了顺天、永平两府身躯上一道难看的疮疤,但在水师能够取得优势,打退黄衣海寇之前,这都是不得不承受的代价。

此外,因为战争迁延久的缘故,东岸去年和今年几乎都没法在辽东屯垦,而是只能从朝鲜“借粮”补充消耗——由此也可看到,当年邵树德任登莱开拓队队长时,重创朝鲜6军主力并与其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报恩郡之战是何等重要,不然拥有数百万的朝鲜王国又如何能成为东岸的提款机——这农业生产当真是废掉了,后恢复起来怕也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

总而言之,由廖得功少校指挥的这场辽东防御战总体上而言打得还是比较艰苦的,虽然在清军的攻击下一直屹立不倒,但地方上很多小堡寨被毁,加起来损失的士兵也不在少数了。另外,土地没法耕作、房舍被鞑子烧毁、拆毁,拓荒的民众也在第一波攻击中被清军杀伤或俘虏不少,退往朝鲜后又冻饿病死了一部分,这普通百姓的损失也是相当不少的,保守估计此番被清军这么一搞,东岸在辽东的屯垦大业起码要倒退两到三年的样子,除非他们在战后大肆勒索朝鲜以尽快恢复元气。

“可怜的朝鲜,又要出兵、又要出粮的,战后可能还要出钱赞助恢复生产,这李朝也太倒霉了。”听完了这些消息后,司顿少校用一种略带揶揄的气,朝紧跟在他后面的海军少尉6孝忠说道:“不过辽东的局面未来也很难啊,如果不往这里大举增兵的话,未来清军还是随时可以打来,那损失又会像这次一般大了。粮食、农具、牲畜和房屋其实都还是其次,关键是这垦荒的的损失,有些让无奈,未来怎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