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关灯
护眼
第四百八十七章 漂洋过海(十一)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抽空去一趟印度西北部,看看能不能与当地居民建立联系,他们那里的一大传统出商品就是旁遮普与克什米尔的野生蚕丝。这种蚕丝非常结实坚韧,对于我国的纺织事业也非常重要。”

“原来是为了这个。”马万鹏点了点,然后又招呼他们说道:“我明白了。这样吧,你们先派上岸,我帮你们搞一些补给品,然后再出发前往新华港,我正好也要去,就一起出发吧。让那些英国也上岸,我们这里没什么可瞒他们的,没关系的。”

“非常乐意,丈夫,您真是个慷慨的。我们正需要您的协助呢,本土民政部托我们带来了两千五百多名流放犯,多数都是克兰迪,少数是瓜拉尼和西班牙。按照出发前上级给我们的指示,这些似乎应该被全体安置在棉河港。”吉文船长立刻欣喜地说道,然后便吩咐副官去安排手了。

“又是印第安?一群可怜的家伙。”听闻又来了新移民,马万鹏立刻用怜悯的语气说道:“这些缺乏对旧大陆疾病的抵抗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较差,营养状况也普遍不佳,再加上这里可是热带——旧大陆的险恶之地,他们这两千五百在接下来两三年内能活下来十分之一就算不错了。呃,好吧,这里是旱的热带原地区,也许有助于他们中的更多活下来并成功适应这里。总之,祝他们好运吧。”

毫无疑问,如今的东岸正在制造即便在整个世界范围内也称得上规模庞大的“民族大迁徙”运动。比如南美的印第安被流放到南非、新华夏和澳洲,东欧的斯拉夫大批量来到东岸,远东的明漂洋过海来到南美,迄今为止几乎已经超过了二十万次,几乎和中世纪的蒙古和后世的斯大林有的一拼。

这种种的一切都只是为了消灭原住民——不管是强制迁移还是消灭,总之原住民不能留在他们祖传的土地上,这就是东岸行事的根本原则。而这些拉普拉塔的克兰迪被大规模迁移到新华夏岛,就是这种思路下的产物。说起来其实他们还算是幸运的,至少比那些被东岸寻个由抓去修路或者屠杀掉的同族们下场要好得多,虽然他们中的大部分注定也将因为适应不了环境而死在这些异国他乡的土地上,但毕竟有了个活下去的机会了,难道不是么?

两千五百多神萎靡的克兰迪被陆续接引到了岸上。接下来他们将用自己的双手,开始在棉河北岸搭建自己的居所,当然最初的子里他们势必要露宿野外了,但这里是气温燥炎热、蚊虫不多的热带原地区,问题不是很大。

与他们一同下来的还有许多从南非河中港装运而来的高粱,这将是他们接下来一段时间内的粮。而在初步安顿下来后,他们也将被组织起来开垦土地(不超过三十亩),种植一些耐旱、耐贫瘠的高粱,先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毕竟一味从外界输粮食来养活他们总是不现实的。

忙完这些琐事,“探索”号等三艘船只又往船上补给了一些新鲜淡水和食品,然后便再度拔锚,顺着猛烈的东南风,逆着海峡内的莫桑比克暖流,朝新华夏岛的首府城市——新华港而去。在他们走后,马万鹏的两艘机帆捕鱼船也在太阳落山时分离开了港,朝北方驶去,他们将先去龙虾港补给,然后视天气状况再决定是否继续北上桑给尔岛附近,以捕钓当地资源丰富的大眼金枪鱼。(未完待续……)

...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