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关灯
护眼
第三百三十九章 新鲜血液(三)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于布里亚特蒙古会不会耕作就不是政府能管的了);而300多非国民则在政府的组织下于河谷地带开始移栽杨树树苗,这都是为未来而修建的防风林,在后世的丘布特河沿岸很常见,能够保护果园和农地免受风沙的侵害。

而为了提高开拓者们的收,经政务院特批,海安港、绿港这两个首批定居点的居民,可以按户额外分到一份面积辽阔的场用于放牧(此为临时质,待将来增多之后,各户场范围还会重新划分)。塔哥尼亚虽然号称世界上最大的砾石地形区整个地表几乎都稀稀拉拉地铺了一层大大小小的砾石,以花岗岩为主,形如核桃大小但野外到处长满了硬质及低矮的垫状灌木,这些植物几乎都是贴着地面生长,以适应疾风的劲吹(植物多匍匐在地生长,茎秆短小、坚硬多刺、形状独特,也许牛无法食用,但对能够啃食植物底部芽的羊来说,却不是什么问题)。

而在一些纵横错的沟内,还有许多簇生的禾本科植物形成的原。这些沟一般都是古河床,底部往往有回流蓄水层,非常湿润,植物在这里茂密地生长着,一般都为软质类,当地放牧的特维尔切称呼这种洼地为“马林”。一望无垠的绿色马林上,银白色的蒲苇排成了行,绿色的喜湿植物长得到处都是,这种水丰美之地在塔哥尼亚台地上也非常多见,将来必然是东岸开拓者与土著特维尔切争夺的焦点,毕竟谁都想占据更好的场,这事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没什么好多说的。

当然此时东岸还用不着去和特维尔切打生打死,他们除了刚登陆那会因抢占土地而与某个部落发生了数次激烈冲突之外,基本没向外做大的扩张,一直埋首在河附近建设寨堡、平整荒地、栽种树苗、规划场,一切都在为未来打基础其实想想也是嘛,才1600多老少爷们,能占多少地?犯得着去和那些野蛮的土厮杀么?没必要啊!再说了,执委会前些子调拨了一支军队南下,数约在1500上下,其中500(有马百匹)驻扎在了尔德斯半岛上的绿港,另外1000(有马三百余匹)驻扎到了海安港郊外的在建营寨内。这1500里超过一半是乌克兰哥萨克,另外还有约200名俄国战俘、500奥斯曼加尼沙里军团士兵。

加尼沙里军团士兵比这些早来东岸,属于“熟藩”,其中相当多的士兵已经是一生中第三次改信了(早年是基督徒,后来是穆斯林,现在信仰道教),在陆军部看来比较可靠;而那200名俄国战俘也和800名哥萨克有着很的矛盾,互相不对付,且因为势弱而和奥斯曼隐隐靠拢,在军队内形成一微妙的平衡。

这1500名矛盾重重的战士与海安港内数百名民兵一起,就构成了这个定居点全部的武装力量说实话,实力非常强劲,特维尔切不来还好,若要来袭扰的话,马匹众多、装备良的东岸估计能把他们全留下。想想当年在尔德斯半岛上被土屠光的数百名西班牙殖民者就感觉不可思议,孱弱的农夫确实不适合在塔哥尼亚这片彪悍贫瘠的土地上讨生活,这里是马上汉子的天下。(~^~)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