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迁在马文升府上,并未帮沈溪争取到政策上的便利以及粮
补给,气冲冲打道回府。龙腾小说网 Ltxsfb.com
马文升本要起身相送,谢迁却一点儿面子也不给,拂袖而去。
刘大夏见状摇
苦笑,他和马文升年长谢迁很多,知道谢迁平时行事偏激,在二
看来,这正是“年轻气盛”的表现。
到门
送走谢迁,马文升回来准备送刘大夏,二
就沈溪的问题
换了看法,主要谈的还是下一步如何安排沈溪。
刘大夏道:“以我所知,沈家郎领军作战一切顺利,地方文官武将基本没有给他设置障碍,若一切顺利,可在九月上旬带兵抵达桂林府城。”
“想来叛军此时该到强弩之末了,平叛虽说并无期限,但他能解桂林府城之危,便算不负众望!”
“嗯!”
马文升微微颔首,神色
沉,这会儿他也在思虑沈溪进兵桂林府后的安排。
若想尾随叛军进
山林,穷追猛打,没有任何意义,但若说就此撤兵怕也不妥,但如果沈溪以西南六省兵马提调身份长久留驻桂林府,对地方政务和军队始终会有掣肘,久而久之矛盾也会
发。
马文升道:“西南这场战事,怕是短时间内无从平起,即便西北之地,我当年也用数年时间方才彻底平靖,这西南……怕是没有个十年八载,不会出什么成绩!”
刘大夏听到“十年八载”的言论,怔了一下,想想又觉得有几分道理。正如马文升所言,西南形势复杂,比之西北更甚,少数民族的村寨怕有成千上万,且很多都在
山老林里,朝廷无法过问,全都是地方土司衙门负责,而土司衙门却又跟各少数民族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刘大夏问道:“那沈家郎领军在西南进行的这场战事,就这么无限期地拖下去?粮
怕是会成大问题!”
既然沈溪无法将那些少数民族村寨全数扫平,要尽全功就只有一种方式……耗!一直耗到各少数民族不敢闹事,那沈溪的差事就算完成。
在这之前,沈溪所率兵马需要吃饭穿衣,兵器也会损坏,这些事自然不能让某一地来承担,沈溪得自行筹措,难保不会因为这些问题导致军心涣散,而让叛军有机可趁。
马文升一摆手:“西南战事便先如此,沈溪能做到怎样,全凭他本事,朝廷授他左都御史兼领兵部尚书衔,可不是让他去享受的,我相信沈溪可以克服这些困难……时雍以为如何?”
对于马文升的话,刘大夏有些不以为然,但却不好反驳,毕竟朝廷的困难他也知道,作为兵部尚书,他自然希望各地无战事,现在朝廷也就西北和西南两处用兵,其余地方都在
兵简政,以求在太平年景节省开支。
刘大夏道:“既如此,那由着他去吧,西南之事,兵部不会多加
涉,能取得多大功勋,全看他自己,马尚书以为呢?”
马文升满意点
:“妥!”
……
……
马文升和刘大夏的态度就是推卸责任。
让沈溪自行发挥,不给政策,恰恰就是最好的政策,一切由沈溪做主,朝廷不会
涉他在地方上的行动,就算把官府拆了,只要战后重新组建那也是沈溪的本事。
对于马、刘这样注重实
的官员来说,给沈溪最大的施展拳脚空间,就是最好的支持与肯定。
同时朝廷也等于是对沈溪放任自流,他在地方上的粮
、兵马、后勤等,都需要自行筹措。
刘健和李东阳曾特别
待,不许任何战场有大的开销,朝廷打算在未来几年缩衣节食,补偿之前西北频繁用兵的损耗。
朝廷之所以采取
兵简政的策略,有其道理。
因为过去几年,大明西北战事耗费大量
力、物力,西北一战结束,面对城垣
坏严重,到处都需要修缮的
况,地方上为筹措粮饷甚至预收了多年税赋,实在拿不出更多的开支。朝廷也不得不勒紧裤腰带过
子。
说是弘治中兴,但也就寻常老百姓吃得饱饭,但随着这些年西北战事频繁国库连年亏损,大明财政已近山穷水尽。
朱祐樘知道朝廷财政困难,所以只能给沈溪一个高位,让他有权限在地方自行筹措粮
,就算沈溪做出一些不合规矩的事
,也会在政策上给予一定支持。
可惜皇帝如此想,文官集团就未必了。
现在朝中以刘健和李东阳为首的
,都紧盯着沈溪,专等挑他的毛病,以便给这个年轻
一点教训,最好让沈溪致仕回乡几年,美其名曰磨砺一番,但其实是对沈溪快速崛起的打压。
因沈溪不合规矩的崛起,对文官集团制定约定俗成的传承是一种巨大的
坏,如今地方上为追求“神童效应”,省试和乡试都
格录取了一批
才。
年轻
有才可以赞许和提拔,但绝对不能一步提拔到高位,如今沈溪以十八岁之身成为大明最年轻的正二品文官,且手
握有军政大权,怎么看都不正常,必须要拨
反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