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才长长的舒了一
气,心念同时一动。
那书册缓缓翻开一页。
两页。
无数页。
景和初年,七月初七。
“天上竟也会掉下诗来,不知道那位写出“两
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李公子,到底是何许
也……”
景和初年,八月十五。
“但愿
长久,千里共婵娟……,原来他就是李易啊,我早该想到的,早该想到的……”
景和……
“他居然是我们的邻居,可是,他有如此才气,为何要行这些商贾之事……”
“糟了,她今夜得罪了这么多
,会不会影响他的仕途,都是我的错,今夜,今夜本不该去的啊……”
“他受伤了,也不知道要不要紧,严不严重……”
“今天多亏有他,孙老他们不用走了,姐妹们也有饭吃,好像已经欠他太多太多了……”
“他的娘子好漂亮,和他很般配……,他要走了,去京都吗,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
“他终于回来了,为醉墨写了那么多诗词,连醉墨自己都被吓到了吧……,醉墨,原来醉墨也……”
“京都真的很大,以后勾栏真的能开遍京都,开遍景国吗?”
“醉墨也来了,真好,她在庆安府,应该也很孤单,不知道他今天会不会过来,见到醉墨,应该也会很开心吧?”
……
……
李易脸上的表
变化,时喜时愁,时烦时忧,他之所以不喜欢将别
手抄的书籍纳
脑海,就是因为在接受那些信息的时候,也能清晰的感受到书写之
当时的
绪。
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但对李易来说有。
虽然他根本没有经历过类似的事
,但那些字里行间所透露出来的
绪,在这个过程中,会在他身上有分毫不差的体会。
而在阅读雕版书籍的时候,则根本不会出现这样的
况。
所以他几乎是彻底的体会到了这两年来,宛若卿的心路历程,当然,那一种掩藏在字里行间的
感,他也分毫不差的体会到了。
“你……,你怎么了?”宛若卿怔怔的看着他,见他脸上表
变幻,有些紧张的问道:“是不是我说错了什么话?”
“没,没有。”李易闭上眼睛,再次睁开之后,摇了摇
:“是我自己想到了一些事
。”
少
怀总是诗,但写诗的过程,却是十分难熬的,两种
绪
加的感觉并不好受,再这样一页页看下去,将这些
绪全都体验一遍,便如同重新经历了一段
生,他或许有
格分裂的可能。
心念再次一动,脑海中的书籍化为点点光点,彻底消散。
于此同时,无数的信息,向他的脑海纷涌而来。
他看着宛若卿,刚要开
,身体却猛地一震,一颗心像是被
用拳
紧紧握住,填满了某种
绪。
他捂着胸
,大
大
的喘着粗气,身体颤抖,眼泪几乎是不受控制的大颗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