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官居一品

关灯
护眼
第八八八章 好吉利(中)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给外廷,就是把好名声给了他们,自己却还是恶。”

听着李太后的讽刺,万历感到一阵烦躁,但他不敢和母后发作,只能压着火道:“母后怎么不早说?现在说还有什么用?”

“还不是为了维护皇上你的一言九鼎?”李太后被儿子戳着软肋,眼圈登时通红道:“我跟你说了多少回,得拿定主意不放松,那姓沈的惯会花言巧语,为娘当年就被他骗惨了,怎么到了你这还不接受教训?”

“现在说什么都晚了,只能先看结果了……”万历看着母后伤心的样子,只好闷声道:“朕这就派去张先生家,听听他怎么说,这样可以么?”

“这还差不多……”李太后终于点道。

~~~~~~~~~~~~~~~~~~~~~~~~~~~~~~~~

圣旨很快下来,午门外的四押回诏狱,命法司尽快择审理此案……因为沈思孝是刑部主事,故而刑部按例回避,案子到了都察院和大理寺的手中,由右都御史海瑞领衔。

海都堂虽然已过花甲之年,雷厉风行的作风却老而弥坚。三天时间便审问清楚……赵用贤等四,对于皇帝和张阁老的攻击,源于一场年轻官员的聚会,他们喝多了酒,脑子一热,在别的言语相激下,决定上书言事,并没有预谋,也没有受任何指使。

三起三落的海大,果然不再是那个只知道直来直去的‘海笔架’,只见他不动声色间,便将一起严重的政治事件,淡化为一群年轻的‘行为不端’,质大不相同。这下不仅不用把案子扩大,而且四也可以从轻发落。

最后,都察院领衔上奏的处理意见是‘以言行不谨、下官辱骂上司的罪名,罚俸半年,外调’。奏疏中还特意强调,这是比照隆庆六年,对曹大埜、刘奋庸的处理结果而做出的判罚。

隆庆六年,曹大埜上疏指控高拱‘十大不忠’!刘奋庸也上纲上线指桑骂槐,总之要比今沈思孝、艾穆等骂得更难听。隆庆皇帝看了,自然极为生气,当时就授了‘排陷辅臣,着降调外任!’的旨意。

冯保那时还活着,赶紧找张居正商量。后者说不行,要这样处理,那以后别更不敢弹劾高拱了。于是两个胆大包天之一合计,替皇帝另起了一份旨意,意思没有大改,但是要害地方都给改掉了,把排陷高拱的意思拿掉,改成‘妄言’的罪名……就是说,不是因为弹劾高拱,而是因为说的话有些狂妄,证据还不够扎实;降级也改掉了,等于同级调动。

此事虽然隐秘,但这些年张居正实在太招恨了,什么陈谷子烂芝麻的私密都被挖出来。这件事儿也成了众所周知的秘密。现在海瑞以彼之道,还之彼身,有了他的前车之鉴,自然合合理。

但这对张居正来说,却又是往伤上撒了一把盐。如此大逆不道之事,却只是罚俸外调,让他们到地方上逍遥。如果说这背后没有什么谋,鬼都不信!自己已然臭了名声,要是就这样算完,岂不是赔了夫又折兵?

于是他在传给小皇帝的信中说道:‘太祖给了大臣上疏言事的权力,每个的想法不同,有反对也是正常的。然而令不解的是,在攻击罪臣的四中,竟有两是我的学生,而更让难以理解的是,这四个竟没有一个是言官!该说话的言官都不说话,却冒出来几个翰林院的闲和六部的小官,说这后面没有谋,这不是把皇上当傻子耍么?’

乾清宫东暖阁中,天气转暖,皇帝除下了厚厚的皮裘,穿一身玄色胡丝直裰,外套一件紫色褙褂,没有戴帽子,只用条紫色镶红宝石的发带箍着额。整个显得清瘦沉。此刻他端坐在紫檀木大案后,微眯着两眼,两条长长的眉微微蹙动着,聚会神的聆听太监的禀报。

对于张居正的分析,万历以为然。待太监汇报完毕,他抬看着那块世宗手书的匾额,不禁涌起强烈的同理心,当年皇祖也是自己这般年纪,也是因为一件礼仪的事,与大臣站在对立面。甚至同样有一位权倾朝野、德高望重的首辅,压得喘不过起来。

翻开《世宗实录》,将那段历史又仔细回味一遍,万历想透彻了,大礼问题也好,夺问题也罢,那都是假的,只有权力问题,才是真的!就是文官集团想要抢班夺权,连他这个皇帝也一并纵了!

想到这,年轻的皇帝心中一阵烦躁,他背着手在厚厚的地毯上踱步,自己该怎么做?是默认大臣胡作非为下去,还是给予坚决的反击?他不想再找母后商量,因为他发现,母后太感了,在重压之下,无法冷静的面对。至于张居正那里,也不必去问了,家都把问题分析透了,要是连怎们办都得问家,自己还不如把皇位让给他呢。

当皇帝,就得有个皇帝的样子!他再次望向那块匾额,气,暗暗道:‘朕的处境,总比皇爷当年强多了,毕竟朕先当了六年皇太子,又当了六年皇帝,皇位天经地义、固若金汤。不像当年皇爷那样,孤身进京,无依无靠,还随时可能被太后废了。那样的逆境之中,皇爷都能杀出一条血路来,建立起无上权威,自己为什么就不能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