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1617

关灯
护眼
第一千四百一十章 山涧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真主力最少在几十里外追着东江的尾打,没准要一路追到江,东江可能是留下陈继盛断后,毛有俊等将领协助,可能毛文龙和一些将领早就回到岛上去了。

“要打,这边离我们身后的基地只有不到十里了,再叫他们渗进来,迟早会发现的。”

李方已经是中队长,这个一年多前的普通的山地步兵经过了战火和多次前方报任务的洗礼,又通过了战地军官试,成功的由士兵晋级为军官。

这在和记之中是相当常见的事,如果一个士兵缺乏进取心,按部就班的训练和参加战事,数年时间可能也就到小队队官或是中队级军士长,几年的时间下来总会能升职,如果一个老兵三年时间升不上去,不是兵油子就是身体素质和能力都有所欠缺。

对商团军来说,兵油子较为罕见,当然也不是没有,对策是调到二线部队或是驻守部队里去,兵油子也有相应的经验,总能发挥作用。

或是脆转辎兵,再由辎兵退役,成为治安员,各地的警备士或镇抚兵都有相当大的缺额,不必担心找不到事做。

要是个能力有所欠缺,那就只能始终当大兵了,这样的士兵其实并不少,不少六七年前参军的老兵可能最多是个小队级军士,还是因为其有充足的经验和脉,有很多事可能轻松的办好。

也有当兵五年以上转辎兵再转治安警备士,这也可以,如果立下过军功又或是伤残员的话,退伍之后的生活相当惬意,比当兵要舒服的多。

主流当然就是李方这样的愿意上进,训练时愿多吃苦,也愿主动出危险任务的士兵。

经过半年的训练期,再度过一定时间的新兵期,然后被老兵带着出小规模的巡查战斗任务,积累经验之后,自己单独出任务或是带着新出任务,功劳慢慢积累,上司也认可能力之后,升职也就不是那么困难了。

李方出过好多次渗透任务,早期是带着辽民往宽甸这边逃难过来,后来成为各个伐木小分队的武装护卫,有半年时间就在宽甸到牛毛寨的山密林里活动。

这些地方在几百年后都是山多水多林地覆盖率全国领先的地方,从风景上来说是无可挑剔。绵延的群山和一眼看不到边的密林,到处都有溪流河水。但长久在这里生活问题就很大了,蚊子快要有拳大了,到处是毒蛇和猛兽。各个小分队还会时不时的遭遇一些野真或越境打猎的朝鲜猎户,争执和厮杀都不可避免,和野兽毒蛇争斗的同时,还得面临和敌的殊杀拼杀,每个小分队出去之后,总会有或多或少的员损失。

伐木的主力手当然是逃难被收容的辽民,他们有勇气也有力气,也有在山地里行走和过夜的经验,士兵组成的小分队帮这些解决野兽和敌,而这些伐木工就贡献血汗,在他们的努力之下,几条重要的河流和山涧溪流每天都会有大木在水面上漂浮着,然后汇鸭绿江,慢慢流出江,进大海。

李方经历过这些,已经看不到去年的稚了,从缺乏经验的新兵到潜伏在灌木里被蚊子咬的满包也不吭一声的老兵,所需要的也就是时间和毅力而已。

在他身后有豹眼和短须,黄脸留在基地种地,没有当兵,短须和豹眼如愿的加了和记商团军,并且领到了足够的军饷,过起了想对以前想也敢想的优裕生活,这两货当了半年辎兵,成功的转了战兵队伍,现在来说还算是在新兵训练期,够格出来出任务主要原因也是因为近来压力较大,类似的小型的分遣队最少有好几十个,战兵主力则集结待变,所以很多新兵也被派了出来,一方面是手不足,另一方面也是叫这些新兵汲取经验。

既然决定要打,所有都开始进行战前最后的准备。

这个中队并没有满编,其实就是两个小队多些。

其中一个战兵小队,披重甲,蹲伏在地,借着灌木掩护藏身。

一个小队有两名刀牌手,其余的就是镗把手和长枪手,队伍中有三个辽民擅长弓箭,猎户出身,也可说是百发百中,这三都持着铁胎步弓,箭矢虚抬在弓弦之上。

另一个小队则是火铳手小队,豹眼和短须两俱在其中。

在皮岛上训练了三个月,除了队列训练外,就是每天不停的打放火枪。

滑膛枪说简单是十分的简单,从枪筒里装药,然后塞进子弹,接着压实,然后扳开龙,扣动扳机,打出火星,引燃药池里的引药,然后引燃药,药燃烧推动子弹膛而出,“砰”的一声,整套流程就完了。

老的火铳手可以完成两分钟三发的训练速度,在战场上也能三分钟两发,完成这样的速度就算合格了。

火铳打放其实要比火炮慢些,火炮的发流程和火铳是一样的,不同的就是火炮大一些,炮手的数字也很多。

说复杂也是很复杂,引药和药要发别放置和倒,子弹要自己平时打磨,装填时不能出错,要塞的不太紧也不能不紧,打放时要端平,瞄准,听候命令……打完之后要迅速清膛,再装药,再装子弹,压实,然后又是一整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