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1617

关灯
护眼
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 行程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可惜袁可立去职,毛文龙和他的东江镇对塔并没有太大兴趣,主要还是塔不是毛文龙体系内的,不管多大功劳也是塔和袁可立的,和毛文龙无关。

后来叛计划光,八旗兵光在复州就杀了两万多塔几乎被剥夺兵权,看管在复州,叛当然是不可能了,此事也给努儿哈赤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创伤,一个效力近二十年,视为养子,忠心耿耿的汉照样能叛离,其余的汉怎么可能靠的住?

李永芳也是因此被闲置防范的,在此之前李永芳娶了阿泰的儿,也是正经的额附,掌管着后金的细作,权力很大,后来被疑心病发作的努儿哈赤鞭打了一顿,剥夺了细作大权,后来因为谍报工作不行了,又把李永芳拿出来用,不过效果已经大大不如以前。

后金的内部一团混,备御级的官员说跑就跑,上层的也是自危,汉被杀掉大半,田园大量荒芜,皇太极从蛛丝马迹里看出来努儿哈赤也后悔了。

四月初十,参将郎格达路过官庄时擅自取用百姓养的,又踩踏了官庄的粮田,被努儿哈赤下令罚银二十两。

十三,副将石廷柱奏,海边的儿童已经迁到盖州城里,耀州附近骚扰的明军船队已经退却,复州,岫岩附近的散百姓已经重新编户,他们的粮食问题怎么解决,请努儿哈赤指示。

在去年,这些无粮的逃民或是难民肯定直接就杀了,不到石廷柱这个汉将来奏请怎么安处置。

努儿哈赤回复说:复州,岫岩的住户,原本住在东京的就把东京附近的燕麦,大麦借给他们,原本住在海州的,就把海州的仓粮借给他们。如果没有仓粮,就发给燕麦和大麦。原本住在盖州的,就把盖州的燕麦和大麦发给他们。按照这样的办法,和儿童不动,男丁到各处取粮。取粮时由额直统一管理,一二单独取粮时,不给粮食。

努儿哈赤已经发觉杀解决不了问题,还导致了大量粮田荒芜,各真牛录户下的汉包衣严重不足,不得不服更多的劳役,这使得普通的下层旗怨声载道,哪怕是为了自己也不能随便抢掠和杀害治下的汉了,大屠杀终于告一阶段,但积重难返,一时间想恢复到天启二年之前的状态也是难了。

对海州盖州复州岫岩一带的难民,现在就是先发给粮食,当然是借,由各额真统一管理发放,也是动用真的官仓,近来抢来的粮食很多,足够把这些汉民给安置下来。这些当然编户在各个官庄当包衣,因为是统一安置的算是官用包衣,他们会负责种地,负责各牛录的杂役,不仅不会再随意杀害他们,还会给他们粮食和生产物资。

就象是抢来的这几百牛和驴子,这些东西就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可惜还是被东江抢走不少。

重视和蒙古的关系,战略态势是最重要的原因,其次就是能获得大量的牛羊和战马,这都是不可或缺的东西。

皇太极这时看向阿敦,问道:“汗阿玛这几天的安排怎样?”

阿敦知道这位是细的主子,不可以糊弄,仔细想了一会儿,才道:“今晚准备和诸贝勒和一等,二等总兵官们一起去河边捕鱼,然后在河畔用饭,吃完了饭回来。”

“明天是打算八牛,分赐给随行诸贝勒,每贝勒二十斤,贝子十六斤,阿哥十二斤,一等总兵官十二斤,二等总兵官十斤,三等总兵官十斤,副将八斤,参将六斤,游击五斤,备御四斤,千总二斤,堡主半斤。”

所谓堡主就是沿着各条河和辽镇旧边墙驻守的那些军堡,以前明军驻守时最少五六百斤,盐菜银子一年就得上千两,现在八旗只派了多则几十,少则十余的守兵驻守,堡主就是负责,权力和官职很小,但职责不轻,所以也被分了牛,半斤牛不多,但牛很难得,因为一年到也不会杀几次牛,这一次估计是追回来的牛里有不少受了伤的,很难养好,养好了也不能在农田做活了,所以就索杀掉。

对自己的二十斤牛皇太极不在意,他对阿敦道:“回来的尖哨有带伤的,把我的牛分给他们,煮了叫他们吃。”

“嗯,这事才去办。”

皇太极这样表示,阿敏并没有什么跟随的意义,各行事的风格不同,好在大家都习惯了。

阿敦接着道:“初八启程,赶到虎皮驿见桑图贝勒,预计十五晚住沙河堡,十七,住赫济格。二十四,到都喀阿啦。二十七,到抚顺。二十九,到奉集堡。”

阿敦摊了下手,说道:“二十九后的行程,暂时还没有定下来。”

这个年代当然没有什么真正的行程纪要,也不可能一两天功夫不差的把阿敦说的这个行程走完,但大致都是差不多的。

努儿哈赤相当的勤勉和努力,每个成功的都有这样的特质。

公平的说,虽然有父祖余荫和李成梁的扶持,但折腾了几百年也没有出现一个统一各部的物,在此之前肯定也有相当多的机会,时机和运气缺一不可,比如努儿哈赤再努力,在成化年间也不可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