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续南明

关灯
护眼
第154章 难民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小孩哭。

杨河皱了皱眉,不过没说什么,这种等级待遇观念,不是他能改变的。

他要做的,是让治下吃饱穿暖有活,有上升的通道,而不是搞平等那套。

否则,他凭什么住新安庄一号宅院,霸占最好的资源?

这些难民,最需要的是安置,有吃住活的地方,而不是低级的怜悯。

很快,他们过了辛安铺,到了仪陈铺,又往小铺等地,一路景象萧条,毫无年节气息,只余路上三三两两的难民流民蹒跚而行,怀着渺茫的希望,往睢宁城而去。

一行从浮桥过了睢河,离北门圩墙不远,这边道路东侧多水坑子,一片片苇丛,但道路西侧沿着二郎庙一片,窝铺颇多,大片的,七八糟的茅屋苇屋撘着。

然后颇多衣衫褴褛、目光呆滞的难民在内中或坐或卧,有带刀的官差在巡逻。

还有脸上包着布巾的杂役看着,不时从窝铺抬走一具具僵硬的尸体。

窝铺中,就那样麻木看着亲遗体被抬走,或许对生与死,他们早已麻木了。

却是官府士绅在北门外设粥厂,每施粥,所以越多的难民流民聚在这。

邓巡检对杨河笑道:“正月来,流民越多,于是县尊下令设粥铺,又有周监生等乐捐粮米,倒是善心。”

杨河点,周监生就是贡生周明远了,他发动士绅捐粮捐米,确实善心,只是看形,粥铺数量显然杯水车薪,铺难民大多面黄肌瘦,气息奄奄,只是吊着命罢了。

然后天寒地冻,粥量又少,很多难民就挺不过去。

杨河皱眉,流民不能每这样聚着,不能妥善安置的话,以后会出大问题。

他们策马过去,一路引来无数目光,很快他们到了圩门外,这边有小城楼,有圩门桥,有壕沟,但没有瓮城。

北门临近睢河,河水泛滥不止,这边房屋经常被水淹没,崇祯二年秋那场洪水后,北门关厢然无存,房屋全被冲走,以后这边就没有关厢房屋了。

不过东门圩墙与南门圩墙外,倒有少量的关厢街巷,都不到百米,寥寥几间商铺茶铺。

到了圩门前,就见通向圩门的小石桥有一些壮班民壮在把守,每个都是圆顶巾,帽檐着羽毛,穿着箭袖青衣,罩着红布号衣,腰上裹着红丝带。

他们由一个四十岁,尖嘴猴腮的班带着,手持铁尺腰刀,只是呼喝咆哮,阻止着难民们进城。

看他们身前跪满一地衣衫褴褛的,有男有,有老有少,个个苦苦哀求,却是一些窝铺难民想进城去。

毕竟每靠粥水吊着不是办法,或许进城后,能有更多的谋生机会,这些壮班民壮只是阻止。

“都不准进,的,谁知道会不会混进流贼的细作……”

那班面色青黄,戴着暖耳,他叉着腰,只是尖声叫骂:“小的们都仔细些,不要让一个流民进城了。”

正骂得起劲,忽然他脸上现出畏惧讨好的神,点哈腰道:“杨……杨大。”

众民壮看去,却是杨河一行过来,胖皂隶刘可第二洋洋得意走在前面开道,然后蹄声杂沓,杨河与邓巡检并辔而行,随后是陈仇敖五,个个骠马铁甲,系着厚实的羊毛斗篷,锐气非常。

看他们骑着马,身下的马匹打着响鼻,着浓浓的白气,马鞍边挂着盾牌,那种气势,那种极难得一见的铁盔铁甲寒光,各民壮见之都是吸了一冷气,个个目光看来,都是讨好畏惧。

而此时杨河剿灭铜山匪的威名早传遍睢宁城,城内官民,无不震动,这些班民壮又都是消息灵通之,知道杨河此次前来县城,却是官服告身下来。

从今起,这位杨相公,不,杨大,正式成为睢宁城第六个朝廷命官。

这些民壮可在百姓面前狐假虎威,真实身份只是贱民,不论地位还是实力,都与杨河天差地远。

所以见之,更加他此行一色铁甲骑卒,个个都被震住,点哈腰就成为他们本能。

杨河淡淡看了他们一眼,邓巡检笑道:“原来是郑班,今你当班?”

那郑班见杨河不理,也不尴尬,只觉这是官员体统作派,他看向邓巡检,笑道:“原来是邓大,陪杨大前来县城?”

杨河道:“老陈,给这些班民壮年节的红包。”

陈仇敖应了一声,从马鞍边褡裢中抓出一些包了红纸的碎银,冷声道:“过来,我家相公赏你们。”

郑班过来欢天喜地接过红包,个个忙不迭的道:“谢大赏。”

杨河淡淡看着,心中则在想:“若流寇犯城,这些民壮全部都要撤换,至少不能让他们守门。”

“狗官……”

赏过这些守门的民壮,杨河正要进圩门,却忽然难民丛中一个满是恨意的声音传来。

杨河猛的回过去,那边趴满一地磕如捣蒜的,却不知谁在骂。

杨河皱起眉,陈仇敖双目利如鸷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