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临高启明

关灯
护眼
第一百八十二节 天地会的客户们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多。另外一个因素是穿越集团里许多喜欢面食,大伙都希望食堂里能隔三差五的做些包子馒面条饼子之类群众喜闻乐见的食品。最后,海军期望未来能用烤制的饼而不是奇怪的米饼作为航海用粮。

其次是红薯。他准备在所有的客户旱田里都种植这种高产作物。以尽快起到示范推广作用,让更多的农户接受这种作物。能够大量的生产红薯,有了红薯就有了淀工业,有了淀工业就有现代食品工业。不管是淀工业还是食品工业,产生的下脚料都可以作为饲料。

有了饲料,养殖业的规模可以进一步的扩大。养殖业中产生的牲畜粪便、厩肥还田为土壤提供充足的养分。

与此同时订单养殖的推广也在进行中。按照自愿申请的原则,叶雨茗与百仞城附近的若农户签订了养殖协议,将雏贷款给他们。

申请养比预计中要踊跃。只需要20个蛋就能换回一只,而且以后的蛋澳洲还全包销,这其中的利益是颇具吸引力的。因为价值不大,对小农户来说即使是投机也冒得起这个风险。

数量有限,第一批能领到雏的只有二十户而已。其他的农户就只能先挂号排队等待了。叶雨茗认为这样也好:承诺的提供配方饲料的事,因为蚯蚓养殖还没上规模,还不能完全落实,贸然的把规模扩大了,承诺的东西却供应不上会严重影响声誉。

叶雨茗将养殖户完全分开,基本上是采用每村一户的模式沿着文澜河两岸的主要农业区的村落铺开。以期达到较好的示范效应,同时,他还准备未来以这些养殖户作为各村的农业科技传授点。

紧锣密鼓的推广工程之外,农业部还在这边搞高产田。吴南海一难分两身,脆把高产田的事完全托给了法石禄。每个都忙得不可开。不过这样一来,计划中农药厂就变得无问津了。吴南海考虑再三,决定还是把土农药厂和卫生部门合办,联合成立了农业药剂厂,除了制造土农药之外,还负责制造兽用药品。

十五天的培训结束之后,吴南海宣布大家可以各自回村准备农具田地了。对下乡的“农技员”会很快就下乡来做具体指导。

原本就被上课的内容搞得稀里糊涂,因为多半都不识字,记不了笔记,正愁记不全,听说有来上门指导,不禁发出一阵赞叹。

“上门的技术员不用支付报酬,这些都包含在你们的服务费里了。食宿由你们各家预备,伙食费由他们自理。”

听说这上门的技术员吃饭还自己付钱,众都觉得过意不去。有道:

“这可使不得,请个长工东家都得供饭,这饭钱就不用出了。”

“技术员一天吃三顿,每顿半斤米……”

“就是吃一斤我们也供得起啊。”

“每天有一只,没有有一条鱼也行了,一斤一条的那种,每天还得有一只蛋……”

原本热烈的表示愿意免费提供伙食的都不吱声了,只有加来那边的刘友仁说:

“没事,这点我家也供应得起。”

“刘财主你家当然供得起了。”有在酸溜溜的说话。”

吴南海现在多少能听得懂一点临高话了,便对这表态“供得起”的多看了几眼。只见此不过三十年纪,生得膀大腰圆,穿着和当地的一般农民无二,只是衣服不不缀,整齐净,脚上是一双青布鞋,沾满了泥水。吴南海知道旧时的农民极少穿布鞋――在田间劳动极易磨损,平时多半是光脚或者穿鞋。到城里办事会带双鞋子,进城的时候才穿上,出城再脱下。这样完全不惜鞋子的必然是个有钱而且满不在乎的主。再看他腰里还着一支湘妃竹的烟杆,坠着个白玉的坠子。

他随手翻看了下个资料。刘友仁是加来村来得,自报有三百多亩土地。不过报委员会的告诉他,刘友仁其实不住在加来村,而是村外数里地的一个寨子。是典型的在乡间结寨自保的土豪。整个刘家寨的土地起码也有五六千亩。刘友仁参加天地会这一手大约算是投石问路。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