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显影技术:定影原理的发现,最早就见于苏轼的《物类相感志》:“盐卤窗纸上,烘之字显。”
29、旋作(“旋作”中装备的简易车床,专事金属切削和加工。北宋初年机床使用已经比较普遍机床的使用,是机械加工史上具有里程碑
质的重大进步。)
30、链式传动装置(中国
于976年发明了链式传动装置――链式传动带;欧洲
到1770年才开始使用链式传动带,比中国晚了800年左右。)
31、炼焦(南宋时期,中国发明了炼焦和用焦炭冶炼金属,这样冶炼成的金属纯度大大提高。欧洲
直到18世纪初才知道炼焦并把焦炭用于冶金,比中国晚了400多年。)
32、胆土煎铜法(此法仅见于信州铅山场。据《宋会要辑稿?食货》卷33删载:铅山场“古坑……无水处为胆土。胆土煎铜,工多利少,其土无穷”。这是指先采取胆土,再引水淋土,从而获得胆水。由于淋出的胆水浓度很低,必须烹煎浓缩后才能用来浸铜。)
33、凸
(中国
于公元983年发明凸
,并应用于借水力提升的重型链。同一时间,在西方意大利塔斯坎民的一座浆洗作坊中应用了凸
。)
34、轴架整经法(较之唐代耙式整经法效率更高,并导致织物结构从平纹向斜纹、从经显花向纬显花的过渡。)
35、拉杆活塞式风箱:据李约瑟博士考证,成书于1280年的一本题为《演禽斗数三世相书》卷二中有拉杆活塞式风箱的最早的图画。这种风箱轻便省力而且功效高,很快得到普及和发展。活塞式风箱正逆行程都作有用功,每行程中一端排气鼓风,一端同时吸取等量空气,因而能提供连续风liu,提高鼓风效率,是鼓风技术上的重大进步。
36、大纺车:结构由加捻卷绕、传动和原动3部分组成,原动机构是一个和手摇纺车绳
相似的大圆
,
轴装有曲柄,需专
用双手来摇动。
37、水转大纺车:南宋后期出现以水为动力驱动的水转大纺车,元代盛行于中原地区,主要用于加工麻纱和蚕丝,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纺织机械。一昼夜可纺纱100多斤,比西方水力纺织机械约早400多年。
38、缫车:11世纪的中国
已经开始使用皮带驱动的纺织机。秦观的著作《蚕书》中详细记载了缫车的结构、几个关键部件及用法,通过脚踏板产生动力,丝被缠绕在线轴上。该书是有关缫车的最早记载。
39、高炉炼铁:是现钢熔炉的前身,通过鼓冷风反复锻造,来达到脱碳的目的。)
数学成就:
40、数学九章:秦九韶著《数学九章》,提出“大衍求一术”,创“联立一次同余式”解法,比欧洲数学家尤拉和高斯的相关研究要早500年
41、隙积术:隙积术是求解垛积问题的方法,解决的是高阶等差级数的求和问题。
42、开方作法本源图:是一个三角形数表,实际上就是指数为正整数的二项式定理的系数表,比西方阿尔?卡西的同类成果约早四百年,数学史上称为贾宪三角(因出现在杨辉书中,也称杨辉三角)。贾宪根据开方作法本源图,创建了增乘开放法,提供了求解任何告辞弥合高次方程正实根近似值的方法。)
43、增乘开方法:贾宪的“增乘开方法”的提出比意大利的鲁尼和英国的霍纳要早800年。
44、九归捷法:珠算乘除的各种运算法。
45、天元术:李冶著《测圆海镜》和《益古演段》,是率先系统论述“天元术”即一元高次方程)的著作,同样领先欧洲数百年。
46、垛积术:杨辉在沈括“隙积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垛积术”,推动了高阶等差级数的研究。
47、组合数学中高阶纵横图的构成规律(杨辉)
48、筹算算法歌诀:有助于捷算法的应用与推广。
天文历法:
49、莲花漏:燕肃在1030年发明的莲花漏,首次使用了漫流系统,前所未有的提高了漏壶的计时
度。
50、水运仪象台:苏颂在1092年研制成功的水运仪象台,实现了浑仪、浑象与报时三位一体、协调运作的构想,既能观察天象、演示天象,又能计时、报时,已具有近世天文台开启式圆顶、望远镜转仪钟与机械钟的科学结构原理。堪称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钟”。
51、新仪象法要:星图绘制上,苏颂有杰出的贡献。他的天文学名著《新仪象法要》附有五篇星图,首次采用了较科学的全天星空表示法。
52、灵台秘苑:1049-1054年,天文学家周琮主持了重测二十八星宿与周天恒星的工作,这次实验的结果,编制了三百四十五个星官距星的
宿度与去极度,这一星表收
《灵台秘苑》,所收星数超过了前代。
53、恒星图:1078-1085年的恒星测量
度更高,其星图以刻石形式保存下来,此即现存苏州博物馆的石刻《天文图》,上半部为星图,下半部为碑文,是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