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宋风

关灯
护眼
第二十九章 文化产业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如果说我没有私心那也是不可能的,虽然我现在不赚钱甚至是赔本,但我相信如果此事一旦上了良轨道后,商务印书馆就是文化产业的开拓者,我赚取的利润不但会让难以想象,而且它将会是长期,这就是我所说的‘三百年’的生意了!”

“好算计!”司马光第一个认识到王静辉嘴里所谓“文化产业”的意思,虽然他对商没有什么好感,但这听上去确实一件两全其美的事,更何况不管事最后结果到底是好是坏,文受益总是能看得到的,这才是他所关心的。

看到眼前这三个文豪似乎都对此感兴趣,王静辉却不紧不慢的问道:“各位先生,不知道你们注意到没有,这汴都开封的是越来越多了,你们发现这街上闲散的员是不是也跟着多了起来呢?”

欧阳修三不明白王静辉怎么突然转化了话题,感到十分疑惑,但其中的司马光说道:“改之,听说你刚到汴都还不到一年,你也注意到这点了。我大宋趋繁荣,这汴都城自大宋立朝后也是多次扩建,以至于城墙的形状已经不是方形的了。”

司马光说完后,欧阳修和苏轼脸上都露出了一番自豪的神,而他们却看到王静辉的脸上神却是让有点琢磨不透,是嘲弄,是不屑,是惋惜……但总归不是他们预料到的自豪。

王静辉说道:“司马先生,您说的大部分都是对的,我大宋现在看起来是要比以前繁荣多了,但这城市里面的越来越多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自己失去了田地的农民,为了生活所迫来到城市里面寻找生路。”

王静辉的话听起来固然是有些刺耳,但也是大实话,此时司马光刚才还有些自豪的脸上也不禁泛起了一阵羞红,三个文豪对他的话也没有反驳,毕竟这是秃子上的虱子——明摆着的,朝唐之上的皇帝老儿可以被那些没有良心的无良文用繁华锦绣的歌功颂德式的文章给糊弄过去,但他们这些官员的脑子里面可是非常清楚。

王静辉说道:“其实如果‘文化产业’这件事最终能够成功的话,从中受益的远不止商和文。朝廷会因此及时的发现有用的才;而这件事本身需要大量的商家参与进来,我的商务印书馆只不过是第一个尝鲜的开拓者,在今后文化产业中所占的比例比较大而已。参与其中的商家越多,其雇佣的劳工也就越多,这些整天游在街上为生计而烦恼的家也会因此找到一份养家糊的活路来,这也就变向的为朝廷养民,维持了这个社会的稳定,最终受益的还是我们的国家!”

王静辉的话令在座的三个文豪陷了一阵沉思,他的观点在一千年后恐怕连中学生都明白,但放到这个时代对他们固有的思想观念还是有很大的冲击力的。司马光中喃喃的说道:“商也可以为朝廷养民!商也可以为朝廷养民吗?!……”

王静辉对司马光这个在熙宁变法中保守派的首脑那一套“节流”的财政理论非常了解,典型的中国封建王朝的国家财政理论,他也非常希望能够有机会向他灌输一些后世的财政理念,虽然他在这方面的知识也是一鳞半爪,但还是托中国后世大学教育中必修课《政治经济学》的福,还多多少少知道其中最最基本的一些概念,他并不指望这些东西能够彻底让司马光财政观念得以改变,但能够影响甚至是改良,他也就非常满足了。他还有一个想影响的便是现在还待在金陵丁忧的王安石,这个家伙正好和司马光相反,用的是“开源”政策,他的财政观念要比司马光强多了,但他对财政的认识毕竟还处在摸索阶段,在施政的过程中过于虐,反而动摇了国家的财政根基,有些竭泽而渔的架势。

王静辉对他们说道:“我知道在文的眼中,对商的印象是十分不好的,但各位先生你们也可以仔细的考虑一下,现在我大宋经历了百年的和平生活,大宋的财政收中间有一半是商贡献的,我们眼前汴都开封这一片繁华景色,中间也少不了他们的贡献。”

“但商重利轻义,实为不可信任啊!”司马光反驳道。

王静辉没有直接驳斥他话,说道:“现在也比太祖、太宗皇帝在位的时候要多出几倍,相信大家也知道朝廷对于土地兼并的控制并不是很严厉,增加而土地兼并也愈演愈烈,大量的从农村流向城市。我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趋势会更加明显,如何来妥善安置这些从农村流向城市的可以说关系到大宋稳定的根本!除非朝廷能够下决心来限制地主的土地兼并行为,否则这种趋势将不可阻挡,但这样做也会引起社会的不稳定,而商开办的大量的各种作坊能够有效的吸纳这些,从而无声的化解这样的矛盾。各位可以简单的想一想:印刷这一本书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摆上书摊来销售,造纸需要雇工、排版印刷需要雇工、装订包装需要雇工、运送贩卖也需要雇工。诸位可以想想:如果‘文化产业’能够步上一个良循环,这中间将会有多少会以此来养家糊?这能够给我大宋朝廷带来多少财政利税收?这将是一个让难以想象的数字!”

王静辉慢慢的走到窗前,把窗户打开,可以看到汴都正在处于节的喜庆当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