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迷失在一六二九

关灯
护眼
二二 “短毛”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不如庞雨一句话说得清楚:

“眼下当地都觉得我们的盐非常高级,所以舍得拿好东西和我们换盐。但如果我们随随便便把盐白送,就说明这东西不值钱,他们以后恐怕就不肯接受盐作为货币了。”

于是这项提议只好作罢,不过解席依然念念不忘要尽量跟当地拉关系,毕竟他们以后可是要在这一地区长期生活的,必须要能扎下根来。

到目前为止和当地的关系一直是在逐步缓和,但似乎没出现什么“突进展”,穿越者和本地之间的隔阂始终存在。即使有那些俘虏劳工在中间作桥梁,大多数现代也很难直接和当地流。

不过凡事终归有例外,易组的生们似乎就很擅长此道。凌宁的老婆卓瑗甚至已经能用本地土话和渔民讨价还价,每次跟她一起出去易时就能看到她着一稀奇古怪的闽南腔和村里渔民大伯谈笑风生,然后总能多换到几筐鱼。而身为本地土著的黄晓东,王若彬等却始终瞠目结舌听不懂他们在说啥,为此遭到大伙儿的一致鄙视。

自尊心严重受损的小黄等最后合伙请凌宁夫吃了一顿海鲜,然后向卓瑗打听秘诀,结果卓瑗笑眯眯告诉他们——她其实也听不太懂渔民们在说啥,但只要脸上挂着笑容,涉就总能取得好结果。

原以为卓瑗已经算是比较厉害的了,结果某一天,李明远老教授在闲聊中无意中提及:说他跟本地那个知县官已经有过好几次比较愉快的谈了!这让所有都大跌眼镜。

自从穿越以来这个团体中绝大多数都被分配了任务,每天相当的忙碌,不过李明远老教授夫却是例外——他们一对六十多岁老当然不会被安排活儿。老太太倒是很客气,虽然她本也是位大学教授,却每天都主动去厨房那边帮着李大师傅一起做饭。而老先生身上就显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傲气来,没事的时候宁肯到处闲逛。

老教授是搞历史的,如今亲身处在这个历史环境中,当然不会放过大好机会。这一两个月来老儿已经把临高县城内外都研究了个通彻,研究笔记都写了两大本。不过吸取上次的教训,他基本不会离开其他年轻的视线,出都告诉别行踪,很自觉不给大家添麻烦。

一来二去的,不知道怎么回事居然和那位姓程的县太爷搭上话了——好像是老儿研究完了仓库,文庙,接下来就把目标盯上了县衙门。不过县衙毕竟不同于其它地方,那里面还有明朝官员在办公呢,他又不象小伙子们那么肆无忌惮,在门转悠几次都没好意思跨进去。

然而那位县太爷却也关注这群外来许久了,毕竟这伙的事每一件都可以说是惊世骇俗。最让他感到纳闷的是这群抢了仓库之后不跑,反而大模大样在城里住了下来,却又居然并不涉原来官府的统治——不象流寇,却也从没见过这样造反的。

可如果说他们是良民,这些对付大明卫所官兵的时候却又丝毫不见手软,先前临高上下都管这批叫“短毛倭”,后来发现他们不抢东西不放火,言谈举止间也不象倭,便把那个“倭”字给去掉了。

所以现在,临高城内外老百姓都称呼这些古怪外乡一个通俗而亲切的名号——“短毛”。

程县令好几次都主动想要去跟这些接触一下,探探他们究竟是什么意图。不过每次只要想起穿越众那强大无比的火力就感到心惊胆战,总是跨不出那一步去。直到门衙役来报说“短毛”中那个最老的老儿最近总在门转悠,似乎是想要进来看看。

那些年轻力壮的短毛不好惹,一个老儿似乎没什么可怕。而且程县令记得当初还抓住过这个老儿,文质彬彬的一看就是个读书。读书总是好说话些,当初抓到时就打算好好询问下的,现在似乎也是个机会。

于是程县令客客气气但却偷偷摸摸的把老教授请进了门,请到书房里送上一杯浓茶,双方开始了初步接触……

;{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