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迷失在一六二九

关灯
护眼
五十 战前准备(下):可俺们有机械化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五十 战前准备(下):可俺们有机械化

一开始大家都饶有兴致的尝试着拉弓箭,明朝南方军队装备的角弓力量不算太大,大多数现代都能拉开,但因为都不会正确箭姿势,羽箭出去之后那个命中率就惨不忍睹了——0.8米直径的木靶子,放在区区30米外,能上靶的都没几个!

箭是一门很高的技巧,这里可没有谁敢自傲说能在实战中使用弓箭伤敌。龙腾小说 ltxs520.com 自觉丢脸的穿越众们嘻嘻哈哈玩闹一番,之后也就扔下了。 不过这些角弓落在有心眼里,那可大不一样了——现代用弓不行,换成弩呢?

要知道在这伙儿穿越者里面有不少都是武器好者,只不过限于中华民共和国那严厉的枪禁法律,没几个敢象王若彬那样违法搞黑枪而已。 所以他们中间很多都把满腔热投到了另一种替代品上——那就是玩弩!

文德嗣就是其中之一,作为国内某家知名弓弩网站的特约版主,文德嗣玩弩已经有四五年历史了,家里面诸如大黑鹰,森林猎手等国产或进高级弩机有好几款,各种零配件摸得门儿清,闭着眼睛都能拆卸组装。

在发现自己来到明朝后,文德嗣最为后悔的一件事就是没能带上一款心的弩机。 可这年连坐火车都要用x光检查行李,谁出门旅游会带一具弩机啊,那不是给自己找不痛快么。

所以,当文德嗣看到那些被大家随手扔的角弓时。 他地两眼却立刻发出了绿彤彤的光——有弓背,有弓弦,这就足够啦!剩下托架扳机之类配件,去找机械组的兄弟做啊!

拉上一伙儿同样对弩机感兴趣的弟兄,最重要是把开机床的那几位同志搞定,一帮子倒腾了两三天,很快就做出来一具和《疯狂的石》里面那杆大黑鹰差不多的强弩。

弩机地主要支架是用硬木加工而成。 用钢螺丝固定——他们在船上找到许多各种型号的螺丝。 在把两根弓弦绞成一之后,弩地撅张力大大加强。 程也随之增加。 这种弩机一个普通光靠手臂是无法拉开的,因此在弩的前端配有踏脚环,手踩住脚环,弯下腰借助腰腿的力量才能上弦。

经过测试,自制弩机的程最远可以达到150米,但要确瞄准最好还是在70米范围内。 80~150米范围则可以采用覆盖击方式,为此炮兵老马同志专门为他们设计出了弩机专用的瞄准标尺。 原理是模仿从前老式步枪上的齐瞄准具,用硬木片加工而成,平时用螺丝固定在弩机托架侧面,使用时旋起翻转,只要领有经验地同志大致测算一下距离和风向等因素,这边十多只弩机就可以统一用一个高度参数进行击,对某块区域进行概略杀伤。

弩机做出来以后大家番进行了试,因为上弦和瞄准被分成了两个步骤。 而且在体工程学方面设计的相当出色——前端有握把,托架尾部则和步枪一样是顶在肩膀上,以保持击姿势的稳定,这样大伙儿的命中率都提高很多。 只要不是高度近视,60米范围内弩箭落点基本都能控制在一个0.8米直径的靶子上。

这种度用来体已经足够了,也就是说他们的自制弩已经具备了实战能力。 于是在各项测试合格以后。 这种弩机开始被作为火枪的补充替代品而大量生产。

弓在明朝军队中装备很多,而且并非管制武器,海南这边民风剽悍,就连普通猎户家里往往都有一两把弓,因此穿越众们在收集原材料的时候很容易。

他们首先搜刮了临高县武库,这里先前好歹也是个百户所,武库中还是有一些存货地。 经过一通彻底翻检,扣除那些锈蚀腐烂的,在仓库里总共找到了二十多张弓背,以及五十多条加工好的弓弦。 再加上战斗中缴获的战利品。 又从民间收了些质量好的材料,兵工厂便再度开工了。

不过这次的主角从王若彬变成了肖朗。 这小伙子非常娴熟地向大家展示了他的机床技艺,用电动机床制造那些弩机配套零件效率极高,只要有设计出第一套样板来,肖朗就可以用硬木块加工出完全一模一样的配件。

截止到几天前,他们得到即将开战的消息时,穿越者们已经拥有了将近七十把加工好的强弩。 加上原有的六十来支火枪,总算能把所有员都给武装起来了。

最近这段子,领到了弩机的同志们都在忙着练习击,虽然在制造时把其它配件给统一化了,但毕竟作为核心的弓背和弓弦都是单独收来的,这就导致每一把弩的撅张力都不太一样。 唐健要求大伙儿没事多练练,尽快习惯分配给自己地弩机,或者说——找到“手感”。

和火枪子弹相比,弩箭地制造可就要方便多了——把大小合适的硬木段成批送电动车床,拉出来就是长度直径完全一样地光滑木杆,连重心都差不多。 然后再去装上铸铁箭。 黄建成那边的炼铁高炉已经发展到第二代,用铁水浇铸一次可以作出上百个箭,用电动砂稍微打磨一下就非常锋利——有了电力就是方便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