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依山傍水的陈家坞清爽宜
,即便
了三伏天,也没有酷热的感觉。龙腾小说网 ltxs520.com
九曜山森林葱笼、蔚然
秀,最可喜的是抬脚便到,除了风狂雨骤的
子,陈
之每
清晨和黄昏都要登上九曜山,吹xiao望远,心思窅渺,看不远外的明圣湖宛如钱唐大地镶嵌着的一块巨大的天然翡翠,近在眼底又远在天边,坦白明净又云霞掩映,好似清水出芙蓉一般的绝世佳
,轻纱蔽体,绰约轻蹈,绝色姿容只可远观而不能亵玩——
陈
之有点奇怪自己对西湖的联想,只是一个美丽的湖而已,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每
随陈
之上山的是来德和冉盛,哪里有陈
之哪里就有他二
。
陈母李氏的晕眩之疾已经痊愈,曾让陈
之陪着特意去宝石山向老仙翁致谢。
因为葛洪出面,汪德一答应只要他在钱唐县令的任上,就继续让钱唐陈氏拥有一户荫户,除非州郡要进行大检籍,那又另当别论。
来福一家喜极而泣,虽然汪县令也许明年就会调往他县任职,但至少今后这一年他们一家不用再提心吊胆过
子了,而且来福坚信,
之小郎君一定会成为有品的官吏,能堂而皇之地享有荫户权,他来福一家要在陈家坞一直住下去。
每
上午,陈
之诵读《诗经》、《尚书》、《左传》这些儒家典籍,《论语》他已经倒背如流,无须再读,儒学大师马融和玄学天才王弼对《论语》的注解和发挥他也已烂熟于心,上回他向嫂子丁幼微请教的王弼关于“道”和“无”、“
”和“体”的微妙关系,丁幼微虽然聪慧,但短于思辩,难为小郎师,现在陈
之有了由儒
道的大学者葛洪的指点,这些都迎刃而解,千
万绪归结于一点,那就是王弼在《论语释疑》里提出的圣
的境界——“有
而无累”。
“有
而无累”,就是这一句,妙赏
、洒脱自然的魏晋风度出矣,魏晋玄学基础定矣。
上午学儒之余,陈
之还要练习半个时辰的书法,对于兄长陈庆之辗转临摹以至于的颇有失真的《宣示表》贴,陈
之已不再临摹,他现在以桓伊那卷
箫秘笈的笔法为揣摩对象,结合前世临摹过的《兰亭集序》,自感左手楷书进步不小,至于右手的行楷,陈
之依旧是凭记忆临摹欧阳询的《张翰思鲈贴》——
《张翰思鲈贴》是欧阳询为西晋名士张翰张季鹰写的小传,张翰才华横溢、纵任旷达,时
比之为“竹林七贤”的阮籍,号“江东步兵”,张籍在洛阳为官,因见秋风起,乃思故乡吴郡的苑菜莼羹和鲈鱼脍,叹息道:“
生贵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邀名爵乎?”遂命驾而归——
欧阳询虽晚于东晋数百年,但这张字贴却极具晋
风致,与贴子的字意相得益彰,寥寥十行,不足百字,魏晋
特有的那种既超然又
的风致跃然纸上,后世把欧阳询的《张翰思鲈贴》誉为第下第七行书,但对陈
之来说,对此贴的喜欢仅次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他前世临摩此贴已颇见功力,寄魂今生更是每
勤练不辍,但两个多月过去了,却长进甚微,因为无原贴可对照,有时反而觉得自己右手行楷越写越差了。
陈
之并不着急,对此他有体会,就好比围棋,在长棋之前,会有一段时间见谁输谁,棋境窘迫,但熬过这段时间,某一
会突然发现自己棋力长进了,先前那些与他水平相当的对手都被一一砍翻;又好比徒步攀登险峰,山路陡峭,背包沉重,大汗淋漓地上了峰顶,蓦然回首,千峰拱列,壮丽如画——
需要的是只是刻苦和坚持。
每
下午,陈
之除了半个时辰的书法练习外,主要是研读王弼的《周易注》和《老子指略》,以及从葛洪那里借来的郭象著的《庄子注》,三部书齐
并进,每
读一段,互相参照,细心写下读书笔记,对疑难不解之处一一记下,等着去初阳台道院向葛洪请教。
而夜里,陈
之则是抄书,书是从葛洪那里借来的,上好的左伯纸抄了一卷又一卷,若是贫家子弟,这买纸的钱都出不起,陈
之用行楷抄书,又快又好,每抄完一卷,就亲自动手用丝线和锐钻将一叠写满墨字的纸张装订成后世书籍的模样,这就是钱唐陈氏的藏书了,宗之和润儿以后再不用为无书可读而发愁了。
陈
之装订书籍时,在一旁帮忙的是小婵和青枝,二婢都夸
之小郎君心灵手巧,做什么事都
净利索。
每隔四
,陈
之都带着来福和冉盛,步行二十里去葛岭初阳台,向葛洪讨教读书疑难,并把前
借的书归还另借,葛洪总要就归还的这卷书向陈
之发问,往往发现陈
之已经把这卷书背诵下来了。
丁幼微曾说做陈
之的老师是一件快活事,葛洪也是这样,陈
之问到的书中疑难都不是泛泛的问题,需要葛洪这样的儒道大家也打点起
神来作答,这对穷毕生
力求知求道的葛洪来说自然是乐此不疲,有一种
神一振的感觉,而作为学生的陈
之则是一点就透、小扣则发大鸣,让作为师者的葛洪也觉得受益。
六月中旬的一个午后,葛洪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