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医宋

关灯
护眼
第三十六章 守城专家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了扩张,而民族格也越来越厌战。如果说是儒家思想的影响,显然并不令信服,因为儒家思想的核心体系是承袭自西周的宗法制度,而周朝却是华夏版图极大扩展的时期之一。

“二十世纪中期以后,世界范围内出现反战思的背景是什么?是二次世界大战啊!”,赵旉自言自语道。正是由于有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可怕教训,西方才开始珍惜和平,因为他们此前的历史上从未经历过即使战争胜利也无利可图而且损失惨重的况。而中国自秦代以后长期沿习的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内涵则是官僚制度)大大降低了军事部门的效率,也令边疆地区的行政开支大大增加(山高皇帝远嘛,能捞就捞呗,再加上偏远地方的官吏普遍都想着找门路调回京里,边疆地区的经济又怎么可能发展好呢?),再加上缴获都归前线官兵分配的传统,使得对外战争毫无实际收益,而钱粮消耗却大大增加。

所以即使在境外作战,国内大多数的利益依旧会受到很大损害。比如汉武帝时北伐匈,前后出动的军队不超过二十万,却差点令当时数千万的大汉帝国经济崩溃,而在战国时期这种规模的战争根本不算什么。等到宋代科举成为官吏选拔的主要方式,文地位完全压倒武以后,这个问题就变得更加严重,岳飞第一次北伐时才挺进了区区几百里就因粮匮乏而不得不撤军。在这种况下,就算兵良将再多,也不能再有汉唐时的广阔疆域了

而且这样一来,国内的反战绪必然益滋长,任何对外开拓的行为都成了“好大喜功”,在南宋时期这种思想更是升到了顶点。历史上宋亡的教训使得明初的民风短暂雄起了一把,但反战思的根源仍在,而官僚制度的弊端也没有得到解决。

所以明朝自永乐以后便基本停下了向外开拓的步伐,国策重新变得保守内敛起来,以致于边患累年不决,成为明亡的原因之一。不过明朝毕竟有了宋朝的教训,没再犯下以妥协换和平的错误,所以在对外上明朝还是要强于宋朝的。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