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末国色江山

关灯
护眼
第十七章 诚信乃立业之本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地笑出声来:“兄台太有意思了,哈哈……好吧,我也来个自我介绍,我姓应名昌培,昌盛的昌,培育的陪,字号舜臣,今年三十有五,家有一妻一妾,两儿一,受家族之托掌管应家产业,平时大多在会同桥总号‘宝应行’,总号之下包括淮清桥的珠宝铺子‘宝悦轩’、三山街的‘墨林斋’以及兄台去过的书院街‘张记成衣铺’……”

“哦对了,差点儿忘了说出住处,由于我是庶出,加上俗务繁多,婚后就搬出国公府边上的祖宅,住进应家总号‘宝应行’右侧的小宅院,兄台哪天有空去喝一杯吧,应某定扫榻相迎。”

朱道临无语了,定定看着同样盯着自己看的应大掌柜,数息之后,两不约而同大笑起来,彼此间的戒心随着朗朗笑声徐徐飘散,心中生出丝丝惺惺相惜之感。

笑声停下,朱道临脱下右腕的蓝宝石念珠,轻轻推到应大掌柜面前:“能认识应兄我很高兴,送你了,做个纪念。”

“不不!太过珍贵,决不能要,朱兄的厚谊我心领了!”应昌培急忙后退连连摆手。

朱道临笑了笑:“这样吧,借给把你玩几天,如果玩腻了还想买下的话,随便给我点儿银子就行。”

应昌培双眼一亮,权衡片刻不再推辞:“好!那我不客气了。”

朱道临伸了个懒腰站起来,走到矮榻里侧的崭新立柜前,打开柜门拿出个棕色皮盒随手关上柜门:“应兄有没有兴趣出去走走?”

“好,我还没好好领略紫阳观的风光呢。”应昌培欣然收起蓝宝石念珠,站起来跟随而行。

“眼下全是残垣断壁一片狼藉,哪来的风光?还不如登高远望看看长江呢。”朱道临边走边说。

应昌培哈哈一笑,心里倍感亲切,两边走边说登上道观西侧的矮岗之上,宽阔浩的长江映眼帘,和暖的阳光,微寒的清风,鸟儿的欢唱,令长时间呆在金陵城中的应昌培心旷神怡。

朱道临指着山岗下方满是石的荒芜之地,低声介绍:“刚才玄青师叔忙着进城,就是为了去上元县衙拿回下面这片地皮的地契......”

“从我们脚下到南面岔河,从西面江岸到前方两里长的延绵山岗,总共两千八百五十六亩,均置于紫阳观名下,两年之内,这片地方会建起一座能容纳八百孤儿和周边贫穷子弟读书的义学,一座占地不低于五百亩的综合作坊。”

“我还打算恢复江边那座废弃多年的简易码,扩建成能同时容纳两艘二十丈宝船停靠的永久......所以,今后借重应兄的地方恐怕不少,但请放心,我不会向应兄借银子的。”

应昌培心中掀起滔天巨,哪里还顾得上朱道临最后一句玩笑话:“朱兄能不能告诉我,你投如此巨大,到底想获得什么?”

朱道临笑问:“这么做,不会犯法吧?”

应昌培连忙解释:“犯法倒不会,哪怕朱兄开个兵器作坊,我也有能力为朱兄把所有官面上的事办妥当,只是不明白朱兄为何这么做?如此巨大的规模,至少需要投上百万两银子,以朱兄的身份,似乎没有必要做下这么大的产业吧?”

朱道临不知如何解释才好。

之所以冒昧地对尚无的应昌培透露自己的计划,完全是因为朱道临觉得没多少时间可以费了,而且他相信自己的直觉,相信自己的眼光,也存在某种赌一赌的因素,所以才会借此机会向应昌培说出计划,哪怕最终得不到帮助,相信应昌培也不会使坏。

应昌培看到朱道临默默遥望远方的金陵城,没有回答自己的疑问,只好闭上嘴,细细品味朱道临刚才的一番话。

良久,朱道临转过身面向应昌培,打开挂在胸前的皮盒里拿出磨去所有字迹的云光六二式军用望远镜掏来,转正方向递给满脸惊讶的应昌培:“应兄见过佛郎机的单筒望远镜吧?”

应昌培立刻明白过来:“难道是千里镜?怎么会如此短小?”

朱道临耐心指点:“试试吧,你看啊,这圆形的旋钮是调节焦距的……额,就是通过转动这个旋钮,能够调节目标的远近清晰度,看清楚你需要看的东西……看到这两个目镜没有?用两只眼睛看的,和你见过的单筒千里镜不一样……”

应昌培好奇地把望远镜缓缓抬到眼前,很快全身一震,激动地高呼起来:“我的天啊……竟然能看清金川门上守卒的面目……”

朱道临嘿嘿一笑:“这才多远?直线距离不到六里,哪怕再远一倍也能看得清,不信你转向城内狮子山顶的阅江楼试试。”

应昌培足足看了半刻钟,放下望远镜时脸都涨红了:“朱兄,这宝贝从哪儿来的?”

“天枢阁……一时半会儿我也说不清楚,今后应兄会慢慢了解的。”朱道临终于说出这个为他今后打掩护的重要名称。

应昌培似乎从“天枢阁”三个字中看到了不能对外言的秘密,于是点点不再询问,依依不舍地把望远镜回朱道临手指:“太神奇了,超过佛郎机千里镜无数倍,简直是鬼斧神工啊!”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