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万户侯

关灯
护眼
第三百三十五章 谋河西(三)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个小太监快步走到殿外去了。

此时,李隆基再也没有困意,宫服侍他简单洗漱一下,便起驾向紫宸殿而去,内阁宰辅们也正在各自的房间里休息,听说陛下提前到来,大家纷纷赶去大殿。

“下午鲜于仲通的述职改到明上午,朕现在有事和诸位卿商量。”

李隆基使了个眼色,高力士立刻将放有哥舒翰奏折的朱漆盘端到杨国忠面前。

“你们先传阅一遍,朕再说话!”

大厅里气氛肃然,十分安静,不停传来刺耳的咳嗽声,众一个接一个地传阅哥舒翰的奏折,墨迹很新鲜,有的字甚至还没有透,显然是刚刚写成,哥舒翰列了安思顺十大罪状,一桩比一桩重,竭尽所能地攻击安思顺,有些罪状甚至有些离谱了,比如他在第三项指责安思顺私养十万胡兵,这明显是在胡编,河西本来就有七万余军队,再加上十万胡兵,以河西一地的鲜薄,哪里养得了近二十万大军。

虽然漏百出,但没敢指出来,李隆基的用意显而易见,他是要罢免安思顺,众各怀心事,皆沉默了。

“琮儿也看一看!” 李隆基将折子递给坐一旁的李琮,“不要整沉默不言,你也可以说说你的意见。”

“是!父皇。” 李琮恭恭敬敬接过奏折,坐下翻阅起来,只看了数行,他心中暗暗震惊,目光迅速一挑,和杨国忠对视了一眼,怎么会这样巧,昨李清找到自己,今天父皇便要讨论安思顺之事,难道他事先知道不成?

“陛下,臣想说几句话。”

户部尚书张筠长身站起,向李隆基欠了欠身道:“据臣所知,安思顺在河西素得胡之心,如果真象这折子上所言,那岂不早已民怨沸腾,朝廷又怎么会一无所知?或许安思顺有不当之处,也不至于如此残,臣建议先不要下结论,派御史赴河西调查了况再作决定。”

张筠是天宝末年少有的几个敢说真话之,他家世雄厚、地位尊崇,连李林甫也奈何不了他,他自然知道李隆基的意思,但他反对用安禄山之事来株连安思顺,虽然两是族兄弟,但他知道安思顺不会跟随安禄山,故而张筠率先出言反对。

“张尚书此言误国,书生之见也!”

说话的是陈希烈,他虽然是左相,但实为杨国忠的傀儡,手中没有半分权力,甚至还不如李林甫主政之时,平时在李隆基面前也没有他表现的机会,难得今天张筠当众驳皇上的颜面,正好成全了他。

他先李隆基躬身请示道:“陛下,可否准臣说几句?”

李隆基不满地瞥了张筠一眼,随即摆了摆手道,“左相请说!”

陈希烈捋着山羊胡,向张筠微微冷笑道:“张尚书说先派御史赴河西调查,如果真有其事呢?张尚书可保证安思顺乖乖来长安受审?私募十万大军,这可是杀之罪,若依张尚书的话去做,他安思顺不反才怪,所以臣建议立即将安思顺投下大理寺,严加拷问。”

“那你的看法呢?杨相国!” 李隆基又将球踢给了杨国忠。

杨国忠忙起身道:“臣素知哥舒翰乃忠直之,必不会妄出谬论,所以臣赞同左相之言。”

“那兵部是什么意见?”李隆基的目光又投向了韦见素,韦见素吓了一跳,他紧张地站起来连连摆手道:“臣没有意见!”

“兵部没意见,礼部倒想说几句!”声如洪钟,正是礼部尚书裴宽,只见他站起身对李隆基躬身施一礼道:“请陛下恕臣冒昧。”

“裴卿但说无妨!”

裴宽向众团团抱拳一圈,这才呵呵笑道:“老臣也是带过兵之,哥舒翰的话可信,但也不能全信,比如私募十万胡兵,在河东、在剑南这等稠密之地或许行,但在河西那样烟稀少之地不可能,想必这一点哥舒也是道听途说,又比如说抢劫商旅,老臣也听说河西有此事,姑且信之,总而言之,臣也认为安思顺确实不宜再留在河西,但也不至于象陈相国所说投大理寺拷问。”

说到此,裴宽忽然加大了声音,向李隆基郑重地说道:“老臣愿保举安思顺为工部尚书,朝为官。”

从表面上看裴宽极为油滑,既不象张筠那般软弱,也不似陈希烈那样偏激,走中间路线,两边都不得罪,可事实上他是真正看透李隆基心思的,要平稳顺利,不得惊动安禄山,否则又何必让哥舒翰写什么弹劾奏折。

果然,李隆基向裴宽投去赞许的一笑,徐徐点了点道:“裴卿所言合朕意,那你再说说看,如果朕将安思顺调朝为官,谁来来接任更合适?”

裴宽早与永王商量过此事,哥舒翰是永王的坚定支持者,河西节度使一职非他莫属,只见他低想了想道:“陇右、河西本是一体,战则合其兵,休则换其民,所以臣推荐哥舒翰兼任河西节度使。”

李隆基笑了笑,他没有表态,眼一斜,他见杨国忠跃跃欲言,便笑问他道:“杨相国可是有好的选?”

“是!”杨国忠站起身来瞥了李琮一眼,道:“臣看好的选是安西节度使李清,他曾为沙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