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舰队的每一
炮击都分为相隔较近的两个梯次,这是海战中常见的“
击—观察—调整—
击”战术,即双联装主炮的其中一门先开火,指挥员根据第一发炮弹的落点调整
击参数,然后以另一门火炮开火,如此往复,直至弹着点接近目标。经过几
校调,德国的重磅炮弹开始越过英军要塞砸向格里姆斯比。一旦落在岸上,这种大
径的高
弹每一发都能带来山崩地裂、地动山摇的强烈震撼,它们能够轻而易举地夷平房屋,震死震伤近处的
畜,震
方圆千米的玻璃,但这些还不是最致命的。随着炮火不断向港
码
延伸,一团蘑菇状的巨型火球突然腾空而起那是皇家海军在格里姆斯比的万吨级燃料库!
在费希尔爵士的主导下,1906年之后建造的英国舰艇大多数都采用燃油锅炉。相比于传统的燃煤锅炉,
体燃料燃烧效率高、容易储存运输和使用的特点给皇家海军带来了巨大的便捷,但英国本土不产石油。为了防备战争时期出现的海运问题,英国海军只得在本土储存可供舰队使用数月的战备燃料鉴于本土舰队的庞大规模,在第二次摩洛哥危机和两次
尔
危机的刺激下,英国海军至1914年夏天已在本土储备了几百万吨燃料,它们分散储存在沿海各港
,虽有相对完备的警戒机制和防火措施,却不可能扛住大
径舰炮的轰击。
眼见熊熊烈火在港
蔓延肆虐,守卫要塞的英军官兵们已是出离的愤慨,当看到勇敢迎击德国舰队的己方舰艇在海面上遭到密集火力的拦截,他们怒不可遏地开火了,猛烈的炮火徒劳地轰起
花、搅翻海泥,连德国舰队的边也没挨着。
巨大而醒目的火球仿佛是一个明确的指令信号,片刻之后,行将进
英军要塞
程的德国舰队停火了,11艘战舰在海面上划出一个简洁圆滑的弧线,航向从斜
阿布斯河
改为与英国的海岸线平行,这让带着怒不可遏的英军炮手们恨得直瞪眼。
要塞大炮派不上用场,
们顺理成章地将复仇的希望寄托于举世无双的皇家海军战争
发的第一天,英国本土舰队主力便从英格兰南部军港驶往苏格兰北部基地,与海峡舰队一道封锁德国海军进
大西洋的通道。这种“远程封锁”不同于英国海军惯用的“海岸封锁”,它给德国舰队留下了相当大的活动空间,且被许多
认为是英国
忌惮德国雷击舰队的表现。事实上,它顺应了海战武器的技术发展
流,是对海战形势的正确判断。凭借明显优于对方的实力,英国海军给德国
耗费巨资打造的公海舰队制造了一个规模空前的牢笼。
牙尖爪利的猛兽不甘于受困囚笼,但想要打
英国
倾其
锐打造的铁笼,仅以一支以战列巡洋舰为核心的侦察舰队是远远不够的。击沉几艘舰船、摧毁一座燃料库,亦不足以对战略态势带来本质
的影响。战略态势早已成型,战争亦已
发,在决出胜负或陷于僵局之前,
战各方都希望用最直接的军事手段击败对手,如能毕其功于一役,自是再理想不过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