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汉魏文魁

关灯
护眼
第二十五章 、初步较量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被钟繇给堵回去了:“变更制度,其果未显,何得为?”先不说曹髦不可能真正地政归内廷,他大概只是想做个平衡而已,就算他真的彻底剥夺了外朝之权,目前也没有什么不良后果表现出来啊,你怎么敢一咬定是“政”?

“若小借势胡为,吾等始可拨反正。”现在就看崔琰、刘放他们下一步想做些什么啦,若只是为了增强主的权柄,那咱们真没什么好反对的,若敢打着皇帝的旗号擅权政,咱们才能加以反击。

桓阶点道:“国家初定,朝中不宜动,钟公所言是也。”

是勋暗中叹息,嘴上却说:“君等所言,敷我意。吾当善辅天子,勿使妄用神器……”注目曹德:“此事尚请太宰禀明太皇太后。”

本来后宫不预政事,但小皇帝尚未亲政,卞氏终究是他亲,开国皇后,事总须让她知道——再说了,辛佐治搞出那么大动静来,卞氏也不可能闭塞视听,完全不管缘由吧。

桓阶瞟了是勋一眼,缓缓地说道:“君其用急,吾当用缓……然当吾等归京之时,恐又有一事为难……”

什么事为难呢?果然不出桓伯绪所料,他们才一返回洛阳,中书左仆刘先和尚书左仆卫觊就主动递上了辞呈。刘先与是勋共事中书,再加上外甥周不疑乃是勋的门徒,甚至亲自登门来向是勋致歉:“天子妄为,吾不能匡正之,惶愧无地……”我怎么还有脸面继续据此相位呢?

是勋等怕的就是这点。因为天子对于宰执选是有直接任免权的,虽然曹髦尚未亲政,在没有合适的理由的前提下,也不大可能罢黜宰相,但一旦有辞位,再想换谁接任,那就方便他手啦。于是竭力挽留刘先、卫觊,但二去意甚坚,连递三回表章,曹髦乐得顺水推舟,自然应允。

随即曹髦就提名以杨修为中书左仆、刘廙为尚书左仆

刘廙字恭嗣,乃西汉长沙定王刘发的后裔,南阳,曾仕刘表,后投曹。当年魏讽谋反,刘恭嗣时为魏国黄门侍郎,其弟刘伟受牵连被杀,若按汉律,刘廙也当连坐。但是曹说了:“叔向不坐弟虎,古之制也。”下令赦免。

刘廙倒不能算是崔琰等一党,他是著名的儒学之士,又通天文历法,但受宋忠、綦母闿等影响较,其观点每与郑门——尤其是流行的郗、是之学——相左,大概因此而曹髦、崔琰觉得此方便拉拢吧。

诏下中书,是勋老实不客气就给驳了——你当我是刘先吗?皇帝说啥就是啥,连辛毗的气节都比不上?

当然啦,天子有任命宰执的权力,中书封驳,也必须拿出足够的理由来。是勋提出的理由是:刘廙为官资历不够,不可超拔;而至于杨修——“先帝尝使修掌机要,然终以‘前后泄露言教’下狱,若非群臣其才而奏请之,几不免死;后先帝虽用杨修,亦不使再预朝政也,则此不堪为相可知矣。”

当初贬谪杨修,主要的原因是杨修党同曹植,牵扯进了夺嗣之争,并且利用手中的权柄,多次泄露国家机密——这可是重罪啊,这类怎么可能使掌国政呢?难道陛下您认为先帝当初是冤枉了他吗?

崔琰为曹髦行文找理由,双方锋非止一,最终只好各自退了一步。刘廙被任命为中书右仆,郑浑晋位左仆;原尚书右仆鲍勋晋位左仆,门下监刘放转右仆。至于杨修,曹髦命其接替刘放为门下监——我直接任命内廷门下省的主官,这个不用你中书批准吧。

于是兜兜转转,杨德祖仍然得以门下监的身份,五中书议事,晋升为副相执政。

接着,腊月已终,元旦来到,历史迈进了黄初二年,也就是公元217年,中原大疫……(未完待续。)

...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