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新宋

关灯
护眼
第三节 终南捷径(上)01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下的公理,只要有报纸敢说真话,那些贪官终难逃王法。”于是细细的把报纸的作用说了一遍,众无不拍手称赞。

桑充国是众中间兴趣最大的一个,“依子明兄所言,我倒觉得这报纸比议会更有用处。如此看来,子明买下这印书坊,竟是另有意的。”

石越决然想不到自己因为偶然的灵感,借三代之治大发民主议会制的议论,又引出了和桑充国等的一番对话,在后来对这个世界产生了多大的影响。回到家里之后,他就把这件事给淡忘掉了,毕竟谈论什么民主议会,现在都是纸上谈兵的事。这清谈高议,在石越看来,远远比不上做实事。成功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

所以第二天他就把力全部投了木活字印刷技术的研发当中去了。让他有点意外的,是桑充国竟然挺主动的来帮他的忙。

从泥活字到木活字,其中的技术难度并不大,何况石越还能给出许多的参考意见。而转排字架的设计更是能够大大提高排版的效率,让那些活字印刷坊的工赞赏不已。仅仅二十天左右的功夫,木活字印刷机等设备很快就捣鼓出来了。桑充国第一次参预到一件新技术的发明之中,显得非常的热心,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印书坊的都知道自己的少东家能、和气,这些设备能够这么快制造出来,和桑充国调动起来的劳动积极,也是分不开的。

但是石越在意的并不是这些,在他看来,木活字印刷仍然是一种简陋的技术。既然技术上暂时无法有飞跃式的提高,那就应当通过更先进的管理手段来提高生产效率。在石越的设想中,应当是一个几百规模的大型印书坊,有些专门制造活字,有些专门排版,有些专门较字,有些专门印刷,有些专门装订成册,不同的有不同的工资,完全按流水线作业。如果规模足够大的话,二十万字的书二十天内就可以印刷出品。考虑到当时的书籍市场并未完全开发,许多出书都是自己出钱雕版印刷,这样一座印书坊的利润是完全可以保证的。

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技术上,也不在于桑家是否会赞成,且不说桑充国的影响力,单单是这件事上的利润,石越就觉得自己有把握说服桑俞楚。在石越整个大的计划中,印刷工业是一个重要的基础,他是势在必行。但是考虑到当时的政治现实,几百个工集中在一起,专门为一个商做事,这种事官府会不会许可就是一个未知之数了。

把这件事拿去和桑俞楚说时,桑俞楚笑道:“贤侄多虑了,官府虽有顾忌,但是那些工毕竟不是我桑家的仆,几百也算不得什么。生意做得大,自然要使唤的也多。到时候各处官府送点孝敬钱就是了。这个不是问题。本来我担心的倒是熟练的师傅的问题,如你这么说,却是我过虑了,每做一件事,便是生手,很快就熟练起来了。我也省得和印刷坊行会打道了,那些规矩多得很。”

石越并不是一个事必躬亲的。既然事说妥,他便不再多问,而是放心的给桑俞楚去办。以桑俞楚的明,自然知道找一个够明的掌柜来帮他管理印书坊。其实木活字印刷最麻烦的事就是刻活字,按石越的建议,则是由桑氏印书坊定下一个标准尺寸,然后分发到各个雕版印书坊那里,向他们订货,每家各订数百字若,他们自己则只须要请几个师傅以备不虞。这种方法让整个印书坊的成本大幅下降,被桑俞楚称赞不已。

但是石越在古代的第一本著述《论语正义》是没有办法由这个全新的印书坊出品了,因为雕版工的努力,在二月上旬,也就是抢在春闱之前,《论语正义》正式出版,出现在大街小巷的书店之中。在石越的坚持下,唐棣等五的名字也排在石越之后,作为作者印在了封面上。这个封面是桑梓儿亲自设计的,一页纸上,说不尽的淡雅古朴。这套书从内容到质量,都可以说是上乘之作。想起之前的约定,为了表示尊重,石越亲自把书送到了苏轼府上。

尽管此时已是春闱之前,苏轼已经接到任命,他和吕惠卿等同为此次省试的考官,开封府又事务烦忙。但是苏轼还是忍不住要抢先看一看这本《论语正义》……

齐集在开封准备参加省试的贡生们,抱着不同的心,或自己掏钱独买,或者几个合买,都想要看看石越等的《论语正义》究竟是怎么个样子……

垂垂老矣的欧阳修因为苏轼的推荐,早就等着这《论语正义》的出版,书店刚一上架,他家的书僮便买了回去……

幻剑书盟(.hjsm.

hjsm)首发,转载请保留

[记住网址 龙腾小说 ltxs520.com]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