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新宋

关灯
护眼
第十二节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军旅生涯,虽然只是马上的生活,但是对于鸣狗盗之事,似乎也颇有助益。他从后花园一路观察地形,小心避开生,没用得多久,竟神不知鬼不觉地潜前面的戏楼之中——此处也是海,肩踵相接,三面楼的楼上楼下,戏台前的平地上,都坐了各色等,而过道之中,还挤满了站着群,折可适便往群中一挤,津津有味地看起戏来——折可适是世家子弟,平素里看戏观舞,总是家郑重其事的相请,或者一群将领,或是一堆士大夫聚集在一起,哪里曾如今竟要翻墙逃票,与一群市井小民挤在一堆,连个座位都没有——但偏生折可适还觉得甚有趣。

此时那戏台上,两个舞者正在一同唱着一曲《霜天晓角》,折可适细听歌词,却听唱的是:

莹莹巨阙,左右凝霜雪;且向玉阶掀舞,终当有用时节。唱彻,尽说,宝此刚不折,内使雄落胆,外须遣豺狼灭。

“终当有用时节。”折可适只觉歌声悦耳,歌词中意,不由轻声哼唱着。

戏台上两个舞者唱罢,便是乐部唱曲子,舞者舞起一段《剑器曲》来。只见衣带飘扬,剑光耀眼,柳腰莲步,渐欲迷,看眼花缭,台下顿时响起一片叫好之声。

两个舞者舞罢,二分立两边,另有两个穿着汉朝服饰的舞者出来,在戏台中间一张摆着酒案的桌子两边对坐。“竹竿子”(注:即宋代戏剧之主持)拿着竹竿拂尘上前来,清声说道:

伏以断蛇大泽,逐鹿中原,佩赤帝之真符接苍姬之正统。皇威既振,天命有归,量势虽盛于重瞳,度德难胜于隆准。……

折可适便知道接下来便是演鸿门宴了。此时虽然离唐装出场的公孙大娘尚远,但折可适却已是心驰神往,完全融到戏中的世界了。如此不知过了多久,忽然间,只见到满座一齐鼓掌的鼓掌,叫唤的叫唤,便见两个汉装舞者徐徐退场,进场两个唐装舞者,其中一个却是子,折可适只听到旁边有不断地叫着“董乐娘”,便知那个子是眼下的“长安第一名”董乐娘了——宋代民俗,卖身者为娼,卖艺者为,要当得上“长安第一名”的称号,必然要才貌艺三绝。折可适也想知道这董乐娘长得是何模样,连忙定睛仔细望去——只觉得那董乐娘,粗看起来,其实相貌也是平常,虽然也可称美貌,但这种程度的子,者中并不少见;但细看第二眼,便觉得她一只鼻子生得甚是可,倒似是用冰雕用玉琢就一般,便是放到她脸上,便是绝配,绝半点瑕疵,而若是换到别的子脸上,却总要损了几分颜色。折可适虽然早已娶妻,但平生半在倥偬,少近色。忽然间见到如此佳,只觉心中一动,不竟得生出几分难得的怜香惜玉之

只见那董乐娘手执短剑,端立于裀席之上,观其神态,便仿若一个大剑客一般,眉宇之间,竟有一种高处不胜寒的寂寞,仿佛举世之间,莫逢敌手,茫茫天地,难觅知音。然而自其浑身上下,又找不到一丝一毫的骄傲自得之气,你看她是平和的,但是试图接近之时,却觉得她的高高在上,她便然在风尘之中,亦只得仰慕之。

那“竹竿子”将拂尘搭在一只手上,在一边抑扬顿挫地说着:伏以云鬟耸苍壁,雾縠罩香肌,袖翻紫电以连轩,手握青蛇而的皪,花影下游龙自跃,锦裀上跄凤来仪,逸态横生,瑰姿谲起。领此神之技,诚为骇目之观,心惊,燕姬色沮。岂唯张长史书大进,抑亦杜工部丽句新成。称妙一时,流芳万古,宜呈雅态,以洽浓欢。

一段念完,“竹竿子”将拂尘一甩,退至幕后。便听乐部开唱曲,和着乐曲,董乐娘与另一个舞者便舞起剑来。这一番剑舞,在旁看来倒也罢了,虽然赢得一阵阵喝彩之声,但平常之,亦不过是看个热闹。但在折可适,却是大吃一惊——他看到那董乐娘一击一格,一撩一架,虽是为了赏心悦目而加了许多好看却无用的变化,但是从她的步法与手腕的动作,折可适却可以肯定董乐娘是会真正的剑术的。

其实会武艺,甚至擅骑,在宋朝并非是稀罕的事。汴京教坊,有不少,其技便是寻常的禁军士兵,都是望尘莫及。但折可适此前接触过的歌,却都是只会诗画歌舞,从未有过如董乐娘这般,似乎竟是受过严格的剑术训练的,自然是大感讶异,对于董乐娘这个子,竟也生出前所未有的好奇心来。

《剑舞》表演完后,又有当时孔三传首创的诸宫调杂剧,而最后压轴戏,却是一剧《千里送京娘》,由董乐娘来扮京娘——这个故事,本来是流传于民间的传说,说的是宋太祖的英雄事迹,但是当时毕竟是宋朝,虽然是替宋太祖歌功颂德,但若说是宋朝之事,则只怕没有敢演一条盘龙打出八百座军州的好汉赵匡胤。因此那编写剧本之,便想了个主意,竟将此事强按在了唐太宗的上。一般看客,无论贵贱贤愚,却也乐在其中,虽然戏中一一个“李公子”,但却皆知那是“赵公子”。而宋写的《千里送京娘》与冯梦龙之版本,也大相径庭。其中那京娘,便不是弓鞋小脚,最后也没有自缢而死,而是在“唐太宗”即位被收为义妹,共享富贵,竟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