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新宋

关灯
护眼
第二十二章 君王有意诛骄虏(一)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汴京外城城外的阳信侯府,座落在五丈河畔,占地二十多亩。龙腾小说 ltxs520.com绍圣六年皇帝赐给田烈武的这座宅子,原是熙宁朝大宦官王中正的一座宅院,前宅后园,在汴京也是有一座有名的园宅。当年王中正仿效王开府王拱辰在洛阳的名园“环溪”的格局,引五丈河之水,工挖出一条溪河来,环绕花园一周,复流河中,号称“小环溪”。又效仿洛阳会坊苗帅园,花了大力气,迁来一株百尺高的七叶树,种于园中,在园中复种竹万余竿,一时也曾经轰动汴京。不曾想,如今那万竿碧竹,终于如苗帅园一般规模,这园宅却已换了主

更加讽刺的是,这位新主却对那玩竿碧竹毫无喜之心,反而嫌它们碍事,从天王寺的旧宅搬过来后,又花了一个月的时间,令将这些竹子砍了七七八八,大费周章,在七叶树下,整平土地,修了校武场、马厩、凉亭......什么“收而为溪,放而为池”,什么“景物苍老,肇景自然”,全部化为乌有。

阳信侯田烈武倒并非不知道他这是煮鹤焚琴,但不论别是嘲笑,还是惋惜,他都不以为意。田烈武的想法是很简单的----宅子是要住得自己舒服的,不是住给别好看的。而另一方面的事实是,无论她做什么大煞风景的事,阳信侯府所在的五丈河畔,几乎就是绍圣朝新贵们的聚居地。除了阳信侯府外,武城侯杨士芳、楼烦侯呼延忠、以及现任太仆寺卿的守义公仁多保忠,府邸都在此处。

这几个虽然都只是武职,而且杨、田、呼延三侯皆不过是典班直侍卫的侍卫首领,仁多保忠虽是太仆寺卿,号称主管天下马政,实际上却是因为太皇太后终究信不过西夏,不愿让他久典禁职,才给了他这么一个闲差养着----如今皆知,马政虽是军国大计,但太府(应为“仆”)寺上,不仅有枢府、兵部横**着一杠,甚至连户部、司农寺都能伸只手进来,说得不好听一点,太仆寺权力所及,也就能到骐骥院、天驷监,替皇帝养养御马。但是,这些却一点也没影响到这几个的地位。因为谁都知道,这几个,是立过保驾勤王之功,当今天子最信任的武臣。虽然皇帝还没有亲政,军国大事仍旧决于垂帘听政的太皇太后之手,可是皇帝毕竟一天天长大了,绍圣七年,他已经十六岁了,亲政,已经是看得见的事了。

因此,不管田烈武们如何的想要洁身自,终究不可能彻底的把那些抱着“奇货可居”心态的钻营者,汲汲于功名利禄的“请者”,还有各种各样在别处碰壁后,转而来找他们“自售”的纵横之士们完全拒之门外。

这一是绍圣七年正月二十四,不到一个上午,阳信侯田烈武就收到了四份名刺,以及四份洋洋洒洒的策论。

尽管这些年来见惯了众多高谈阔论不知所云的物,但田烈武依然并不敢小觑天下士。对于他今的身份地位,田烈武始终自认为是“得富贵”,这倒并不是他谦虚,而是他的确时时刻刻怀着一份既惶恐不安又略有几分自卑的心理----田家祖上并没有出现过任何真正显赫的大物,所以,田烈武心里坚持认为,无论是祖荫、命相、才德......比他出色的都太多,他侥幸得到这份富贵,完全只是机缘巧合。因此,他不仅无法志得意满,反而时时慎戒。田烈武相信,自己略有可取之处,并因此得到太皇太后与皇帝信任的,就是他办事谨慎小心,待接物谦退有礼,并且对皇帝忠心耿耿----于是,他更加加倍的维持着自己的这些“可取之处”,即使是这样的品质,有时候会给他带来不少的麻烦。

比如这些策论与它们的主

无论看过多少荒唐可笑的“奇谋妙策”,田烈武都数年如一的要求自己认认真真的读完每一份送上门的策论,如果他觉得稍有可赞赏的地方,他就会拿去找李敦敏或者唐康这些他认为有学问的讨教,倘若连他们也认可,他就会在得便的时候,将这些策论代呈给小皇帝,或者转述给皇帝听。

尽管一年之中,也许才那么一篇策论值得让皇帝知道,但是这也会给他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皇帝的老师早已经不只是程颐一,根据大宋的传统,两府的宰执、还有馆阁的学士们,都会流给皇帝讲课----这就是所谓的“经筵”。小皇帝聪明好学,这一点上他完全继承了先帝的品质,田烈武进呈的这些策论,小皇帝在听到其中的一些观点和事后,有一次竟然就拿来在“经筵”上问讲课的宰相,两府诸公都是非常明的,在小皇帝面前不动声色,但马上就起了疑心,回过就一直追查到田烈武身上。

田烈武并不知道,因为两府的宰相们都知道他为谨慎,不会进“邪说”,因此才没有再追究,只是让他去政事堂谈了一次话。宰相们当然不能说田烈武不能向皇帝举荐材,也不可能说让他不要在皇帝说话,甚至连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之类的话也半点也没有提起,反而夸赞了田烈武的行为,只是委婉的希望他能“慎重”一点.....

所以,田烈武完全不知道两府诸公其实是希望他能更本份一点,反而信以为真,对于此事,更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