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新宋

关灯
护眼
第二十四章 天下自古无能才(五之全)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削弱兵力?”

游师雄看了看大不为然的二,这本是他思虑已久之事,此前从未对轻言

此时话已出,亦无法收回,只得继续说道:“下官以为,契丹未必敢于进攻我大

名府防线。”

他这话是更加惊世骇俗了,唐康愣了一下,问道:“那他们南下做什么?”

“此非下官所知。”游师雄回道:“只是用兵之道,虚虚实实,然避实击虚

却是不易之理。契丹领兵诸将,皆是善战知兵之,岂能不明此理?他们明知我大

名府有坚城利炮重兵防守,如何会刻舟守剑,仍然不顾一切的进犯大名?”

“这却未必,契丹敢于南犯,显是轻视我河朔禁军,我等以为大名府是重兵防

守,于契丹看来,也许却是不堪一击呢?况且,契丹若不敢犯我大名,他们南犯做

甚?无论契丹想达什么何种目的,若不能重挫吾军,那是绝不可能办到的。”

“但若下官是耶律信,便会想方设法,调虎离山。契丹之长,在于行动迅捷

进退如风。以往契丹与我大宋锋,皆是如此,善用其长,一是使我军惧战畏战

退守于一座座城池中,其往来河北,如之境:二是设法调动我军,将我军诱

出坚城,再拉开我军前后军之距离,并利用吾军惧战之心理,令后军不敢支援前

军,再以重兵进行围歼。强攻坚城之战例,虽然并非没有,但并不甚多。契丹如今

虽有火炮,但下官以为,这用兵之传统,亦是极难改变的。且其最大之优势,仍在

于其锐之马军。”

“景叔所言虽然有理。然纵是契丹抱着这个心思,辽军若不来大名府,我大名

府之守军,又如何可能轻离巢?”

“事有不得不然者。虽说我大宋列阵如此,但总有意外。譬如若朝廷采纳了下

官之意见,便将有一军之兵力,西出大河东流。”

“依景叔如所言,如此自大名府调军东出,岂非正中辽下怀?”

“那却未必。”游师雄见唐康一脸的不解,忙解释道:“用兵之道,并非简单

是敌不愿意你做什么,你就偏要做什么:敌想要你做什么,你就一定不做什

么。时机之选择,至关重要。若我大名府之守军,在辽军想调动我们之时再动,那

便会落算中。但若我们抢先一步,却可能正好打之部署。”

他见唐康与陈元凤都不太明白,又解释道:“辽兵锋尚未过河间、真定,此

时他们希望的,自然是我大名府守军固守不出,任其肆虐。待其部署妥当,再引吾

军离开大名。我军若依着他们的部署走,便将陷被动。但若此时,当辽以为我

守军不会离开大名时,突然出动,便将打的部署,他们若在黄河东流发现大

名府之守军,一则其东路之作战目标只能临时改变,二则他们就会重新考虑是否进

攻大名,以及进攻大名之时机。无论他们如何改变部署,只要战争不是按他们一开

始之计划进行,其犯错之可能就会增加,于我军便会变得有利。譬如他们也许会误

判我大名有机可藉.在未准备好前,仓促,直取大名,那样一来,我们甚至将

有机会将辽军聚歼于大名府防线之前。虽然这样的可能不大,但其他各种各样的失

误,总是不可避免。”

他说完,又补充道:“况且,下官以为,这于我大宋是利大于弊的。相比令

棣、滨诸州百姓南撒,自大名府调动一军前往东防黄河,可以为朝廷节省一大笔开

支,令百姓少受许多无妄之灾。”

“但这始终是大名府防线四分之一的兵力,会令原本稳固的大名府防线,出现

许多的空当。由京师调兵前往大河东流,时间上会来不及:若由大名府调兵往大河

东流,再由京师调兵填补大名府防线之空当,亦会导致很多问题,两军不可能正常

接,只能大名府之守军先走,京师禁军后来,大名府防线如此复杂,一只新来的

禁军,没有两三个月时间,连地形也熟悉不了,如此一来,极可能会导致整个防线

的大混二,,

“打仗总是要冒险的。”游师雄不以为然的说道:“即使大名府防线守军少了

一半,若能引得辽冒然进攻大名府防线,依下官看,那不仅不是坏事,反而是好

事。”

“景叔所说的,我明白。”唐康苦笑道:“但是两军战,不仅仅是将领们的

事。”

“恕下官愚钝。”游师雄一时却不明白了。

“打仗的,不仅仅是前线的将士们,还是朝堂,还有京师。”唐康道:“故司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