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新宋

关灯
护眼
第二十五章 河潼形胜宁终弃(四之全)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绍圣七年六月一。更多小说 ltxs520.com

这一天,宋朝太皇太后高方后应允了右垂相石越的建议,拜枢密使韩维为左垂

相、吏部尚书范纯仁为枢密使,而以石越为右垂相兼河北、河东、京东三路宣抚

使,率殿前侍!班三千“羽林孤儿”,离开注京,前往北京大名府。京师文武百

官,奉诏送于长景门外。

同一天,诏令以河东转运使章集、京东转运使蔡京为宣抚副使,两府在河东、

京东各设都总管司,受宣抚使司节制。

根据石越的建议,河东路设河东行营都总管司与雁代、太原都总管府,分别以

府州知州兼河东蕃军都指挥使忠武将军永安侯折克行、河东路转远使章集、观文殿

大学士判太原府建国公吕惠卿为都总管:京东路设齐州都总管府,以齐州知州宋球

为都总管。河北路则设前军、左军、右军、中军四个行营都总管司,另外改北道都

总管府为北京都总管府,一共是五个都总管司。五个都总管分别是:前军行营都总

管忠武将军姚咒、左军行营都总管游骑将军慕容谦、右军行营都总管定远将军田烈

武、中军行营都总管宁远将军王厚、北京都总管大名府知府孙路。

在西军老将凋零之后—到绍圣七年,不仅仅李宪、种古、种愕、种谊、刘昌

柞等石越曾经信用、重用的西军名将皆已故世,如燕达、宋守约、曲珍、高永能、

苗授、王君万等等这些或因为反对军制改革而被有意调离西军、或因为另受重用一

一或典宿!,或历官枢府,或管军三衙一总之因各种各样的原因错过了熙宁西

讨,但却仍在西军中威名素著的将领们,此时也已大多不在世,如本是西军中屈

指可数的勇将高永能,军制改革后典宿!,然后历任天武、捧诸军,官至侍!

马军司副都指挥使,绍圣七年虽然仍在世,却已经七八十岁,早已致仕多年。

甚至,连与石越颇有嫌隙的高遵裕,此时都已去逝了一

而在绍圣七年,被石越委以重任,出任中军行营都总管的王厚,在熙宁西讨之

时,却不过是李宪的副将而已。

尽管平定西南夷之,王厚立下了功勋,但当面对与辽国这样的倾国之战时

若不设宣抚使,王厚的资历根本就镇不住河北诸将—他的官阶,不仅远远低于姚

咒,甚至还不及田烈武:而以军中最重视的派系来说,虽然许多的西军将领都出自

王韶、李宪门下,但在伐夏之后,西军却可以说是四分天下:王韶、李宪一系的将

领固然不少,但种家、姚家以及一些派系色彩不浓的将领,也能各成一派。

种家“三种”虽故世,但种建中进枢密院,种朴、种师中各领一军,其余如

田烈武、昊安国辈,皆出自种家军,种家可谓势力仍存:姚家不仅“二姚”还在

各领禁军,姚咒的两个儿子姚雄、姚古,也颇有出息,姚雄如今已积功官至振威校

尉、横山蕃军副都指挥使兼左军都指挥使,姚古也在拱圣军任营都指挥使,姚家已

有后来居上之意:此外如贾岩、张蕴等后起之秀,皆不可小觑。

这些西军将领,没有谁会安安份份听王厚调遣或者配合他作战。

河北五个都总管中,姚咒不用说,田烈武虽然曾经是王厚的部属,但如今却是

今非昔比,官位比王厚还高—纵然田烈武乐意听王厚的,这中间也免不了会有芥

蒂。孙路官位与王厚表面上都是正五品下,但孙路是文资,王厚是武资,算起来

他还是比王厚高一阶一算来算去,也就只有慕容谦比王厚官小点。

而且,这个中军行营都总管,免不了还要指挥前来河北参战的殿前司诸军。

因此,石越这个安排,是颇受质疑的。

虽然大宋的确有“官以委能”的传统,将品秩较低但能力出众的放在更加重

要的位置上是司空见惯之事,但这并不代表当事不需要面对因此而来的种种麻

烦。

尤其是在禁军之中。大宋的武官们听文官的差遣己纤成为一种习惯,但若大家

同是武官,资历官阶之类,仍然是要摆一摆的。

但是石越仍然坚持己见,众也只得听从。毕竟有了石越出外领兵后,河北诸

将倒也不至于敢公然抗命。

不过,此时,在高遵裕死后继任沪州知州,一直留在益州监视、镇压西南夷的

王厚,尚在奉命而来的路上,因为王厚在西南夷之平定后,并未典领禁军,直到

五月初旬,枢府才想起征调王厚与戎州知州何畏之—后者虽然屡立功勋,但却是

献策不用、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